[发明专利]一种耐候纳米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3016.7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汪淼;黄小军;魏传刚;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创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5/06;C08K13/02;C08K3/34;C08K3/36;C08K5/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改性塑料 制备 机械性能 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消费电子产品 结晶促进剂 纳米滑石粉 纳米膨润土 二氧化硅 光照环境 加工助剂 抗氧化剂 纳米改性 耐候性能 热稳定剂 塑料材料 塑料制品 外观要求 无机填料 松香酸 家电 汽车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候纳米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塑料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耐候纳米改性塑料由以下原料制成:PBT树脂、HIPS树脂、纳米滑石粉、纳米膨润土、纳米改性二氧化硅、无机填料、结晶促进剂、松香酸、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加工助剂。本发明耐候纳米改性塑料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能够减缓塑料制品在光照环境下外观及机械性能的降低,从而在外观要求较高的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候纳米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作中应用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欢迎,应用领域广泛。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一种结晶型热塑性聚酯,具有高耐热性、韧性、耐疲劳性,自润滑,低摩擦系数,耐候性,在潮湿环境中仍保持各种物性,耐热水、碱类、酸类、油类,低温下可迅速结晶,成形性良好。玻纤增强PBT树脂广泛的用于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及医疗等领域。当玻纤增强PBT树脂长时间暴露于阳光照射的环境中,材料易发生老化,表面光泽度下降,泛白,外观恶化,机械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产品性能,尤其是影响汽车外饰件的使用。因此,目前的玻纤增强PBT材料无法提供一些耐候方面的解决方案,限制了PBT树脂在一些汽车外饰领域的相关应用。
因此,研制一种耐候纳米改性塑料,对于塑料应用于汽车外饰领域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候纳米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候纳米改性塑料,所述耐候纳米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PBT树脂50-90份、HIPS树脂40-60份、纳米滑石粉5-10份、纳米膨润土6-12份、纳米改性二氧化硅5-10份、无机填料5-10份、结晶促进剂2-6份、松香酸1-3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1-4份、抗氧化剂1-4份、热稳定剂2-5份、加工助剂1-3份。
优选的,所述耐候纳米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PBT树脂60-85份、HIPS树脂45-55份、纳米滑石粉6-9份、纳米膨润土8-11份、纳米改性二氧化硅6-8份、无机填料6-8份、结晶促进剂3-5份、松香酸1.5-2.5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2-3份、抗氧化剂2-3份、热稳定剂3-4份、加工助剂1.5-2.5份。
优选的,所述耐候纳米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PBT树脂70份、HIPS树脂50份、纳米滑石粉8份、纳米膨润土9份、纳米改性二氧化硅7份、无机填料7份、结晶促进剂4份、松香酸2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2.5份、抗氧化剂2.5份、热稳定剂3.5份、加工助剂2份。
优选的,所述HIPS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15g/10min。
优选的,所述热稳定剂为有机锡类和硬脂酸盐类复合热稳定体系,所述有机锡类和硬脂酸盐类的重量比为2:1.5。
优选的,所述无机填料为碳酸钙、钛白粉、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加工助剂为增塑剂、脱模剂、UV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共聚物中的一种;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抗氧剂和硫代酯类抗氧剂按照质量比1.2:1复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创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创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3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