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桕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1337.3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0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信农耕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G13/00;A01C21/00;A01C1/00;A01N65/22;A01N47/18;A01N43/08;A01P21/00;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57909 云南省昭***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乌桕 移栽 栽培 喷施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腐熟有机肥 生态有机肥 专用复合肥 营养液 播种育苗 抗病虫害 枯枝败叶 树苗根系 水肥管理 育苗基质 病虫害防治 多菌灵 浸种液 能力强 生根水 倍液 出芽 基肥 建园 苗床 深施 幼苗 成活率 喷洒 病虫害 浸泡 整地 育苗 施加 防治 种植 | ||
1.一种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园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潮湿润泽的山地土壤或红壤土进行种植,在种植前1~2个月深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施肥量300~500Kg/亩;
(2)播种育苗:将乌桕种子在浸种液中浸泡1~2h,沥干水分然后将乌桕种子催芽,将催芽后的乌桕种点播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苗床上进行育苗;
(3)移栽:选择高度0.8~1.2m,直径为4~8cm的乌桕树苗,在3~4月期间进行移栽,移栽带上土球,苗木土球直径为幼苗直径的10-15倍,挖好移栽坑,在移栽坑底部施入腐熟有机肥,回填入好土,移栽前先喷施一次生根水,然后在树苗根系表面喷施3~5wt%的营养液,将树苗移栽到坑内,浇一次透水,三天后再浇一次水,以后10~20天浇一次水;
(4)水肥管理:移栽30天后,向幼苗两侧根部施专用复合肥,每株施肥50~100g,撒施后及时浇透水,每隔10~20天施肥一次;移栽3个月后每隔20~30天施加生态有机肥,每株施肥50~100g;
(5)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病虫害造成的枯枝败叶,使用800~1500倍液的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喷洒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腐熟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熟人粪60~100份、发酵菇渣50~80份、泥炭土30~50份、尿素30~50份、磷酸二氢钙20~40份、草木灰20~30份、硫酸亚铁15~30份、蛭石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浸种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硝酸铵20~30份、腐殖酸钾20~30份、聚丙烯酸钠15~20份、香菇多糖10~15份、微量元素5~10份、稀土盐3~5份、抗坏血酸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生根水通过如下步骤制备所得:将夏枯草、雪莲清洗粉碎后,通过重力压榨的方式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与多菌灵、抗坏血酸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生根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夏枯草与雪莲的质量比为1~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液与多菌灵、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3~8: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营养液由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硒蛋白、抗坏血酸按质量比为5~10:1~3:1:1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专用复合肥为以下组分的重量份:尿素20~30份、过磷酸钙20~30份、腐殖酸钾20~30份、磷酸二氢钾20~30份、硫酸亚铁15~25份、亚硒酸钠10~15份、聚天冬氨酸10~15份、微量元素8~10份、聚丙烯酸钾5~8份、复合维生素3~5份、抗菌剂1~3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生态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熟牛粪80~100份、玉米芯40~50份、鱼粉25~35份、茶叶渣25~35份、生物炭20~30份、磷酸二氢钙20~30份、聚丙烯酸钾20~25份、抗菌剂5~8份、保水凝胶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信农耕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威信农耕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13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南方红豆杉大树与红叶石楠套种方法
- 下一篇:濒临灭绝的千年古树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