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评价电气竖井耐火性能的实验平台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9075.7 | 申请日: | 201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0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袁满;张佳庆;何学超;葛欣国;范明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钟显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评价 电气 竖井 耐火 性能 实验 平台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电气竖井耐火性能的实验平台及其检测方法,该平台包括电气竖井本体,安装在电气竖井本体内的防火分隔系统,开设在防火分隔系统上的进气孔、出烟口,固定在防火分隔系统内的电缆桥架、电缆线、燃气喷灯,设置在防火分隔系统顶部的防火封堵系统,安装在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背火面的热电偶,与热电偶连接的电气仪表,设置背火面的棉垫;观察是否有发生坍塌或可见变形,是,则确定电气竖井本体内的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达到既定的耐火极限;否,则确定电气竖井本体内的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未达到既定的耐火极限。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了防火封堵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价电气竖井耐火性能的实验平台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竖井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一个个小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有资料介绍,火灾燃烧水平方向扩散速度最大为0.5-3m/s,而沿竖井的扩散速度为3-4m/s,100m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拦的情况下,半分钟烟气可沿竖井扩散到屋顶,尤其电缆竖井,一旦发生火灾,因电缆护层不阻燃,火势可沿燃烧的电缆向上蔓延,热量由下而上递增,很容易增加到燃爆的程度。因此,从防火、减灾的目的出发,为使火势能控制在分隔区内,必须对电缆竖井进行防火封堵,以减小电缆竖井发生火灾带来的损失。目前国际上所有的检测技术都是针对单个构件,如柱、梁、墙、楼板等开展,对于构件组合的耐火性能没有成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理论体系,一般认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每个构件符合耐火性能要求,则建(构)筑物整体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然而,建(构)筑物或构件组合中节点是影响整体耐火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作为耐火性能薄弱环节,现有的检测技术手段不能对节点在结构组合进行评定。所以设计一款用于模拟真实电气竖井防火分隔和封堵的实验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竖井耐火性能的实验平台及其实现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检测手段不能对构件组合后整体耐火性能进行评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评价电气竖井耐火性能的实验平台,包括电气竖井本体,固定搭建在电气竖井本体内的防火分隔系统,开设在防火分隔系统上并用于向防火分隔系统内通入空气的进气孔,开设在防火分隔系统上并用于排除烟气的出烟口,竖直固定在防火分隔系统内壁上的电缆桥架,固定在电缆桥架上的电缆线,安装在防火分隔系统内并用于点燃电缆线的燃气喷灯,安装在防火分隔系统顶部并用于对电缆桥架和电缆线进行阻隔的防火封堵系统,安装在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背火面且用与检测其背火面温度的热电偶,与热电偶连接并用于显示被测面温度的电气仪表,以及设置在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背火面的棉垫,其中,电气竖井本体上还开设有观察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分隔系统包括四块竖直拼接在电气竖井本体内并呈方形的竖向防火墙,以及扣合在竖向防火墙顶部并呈方形的横向防火墙,其中,进气孔开设在竖向防火墙上,电缆桥架固定在竖向防火墙内壁,出烟口开设在横向防火墙上,防火封堵系统安装在横向防火墙上。
优选地,所述燃气喷灯为丙烷燃气喷灯。
用于评价电气竖井耐火性能的实验平台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实验平台,在防火分隔系统内利用燃气喷灯作为点火源点燃电缆线;
(S2)通过电气仪表观察热电偶检测的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背火面温度,并判断测试温度是否超过被测材料的耐火极限温度;
(S3)当电缆线燃烧殆尽,观察防火分隔系统、防火封堵系统是否有发生坍塌或可见变形或棉垫燃烧的情况,是,则确定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达到既定的耐火极限;否,则确定防火分隔系统和防火封堵系统未达到既定的耐火极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9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油脂肪酸指标的预测方法
- 下一篇:数控刀库机床加工用刀具耐高温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