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配电系统和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3483.1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9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栋茂;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00 | 分类号: | B60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配电 系统 轨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配电系统和轨道车辆,所述配电系统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包括动力电池;N个负载回路,N个负载回路之间并联连接,且与供电单元并联,每个负载回路包括一个负载,N个负载根据功能优先级分为第1级负载~第n级负载;分别与供电单元和N个负载回路相连的电池管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上电指令后,实时获取动力电池的状态参数,并根据状态参数和负载等级选择进行工作的负载,以及根据所选择的负载的等级获取上电次序,并通过所选择的负载对应的负载回路按照该上电次序对所选择的负载进行预充上电处理。该配电系统能够保证负载上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便于负载预充上电过程中故障的排查处理,且使得预充上电操作更加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配电系统和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车辆配电的高压控制盒。如图1所示,该高压控制盒包括高压电池模组系统、预充回路、低压控制接口以及多个负载回路接触器和熔断器,负载系统依次有电机、电池管理单元系统、辅助电源系统、电空调系统、绝缘检测系统、电除霜器系统和电加热器系统。该技术设置了可目测的指示灯与集成了预充电路,可以有效的防止维修人员带电作业,故障排查更直观,查找更加准确快速,高压上电更加安全。
然而,上述技术中的高压控制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所有负载系统共用一个预充电回路,这将对接触器的承受电流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若负载功率过高,对预充电阻的选型也有更高的要求;
2)在预充电过程中,若负载端出现短路、过载等故障时,控制台不能判断是哪路负载出现问题,增加了故障排查时间和困难;
3)对于接触器和预充电阻选型的高要求,将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配电系统,以保证负载上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便负载预充上电过程中故障的排查处理,提高预充上电操作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配电系统,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动力电池;N个负载回路,N个所述负载回路之间并联连接,每个所述负载回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正极相连,所述负载回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负极相连,每个所述负载回路包括一个负载,N个所述负载根据功能优先级分为第1级负载~第n级负载,其中,所述第1级负载对应的功能的优先级最高,N≥n≥1,且n、N均为整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N个所述负载回路相连,所述电池管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上电指令后,实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状态参数和负载等级选择进行工作的负载,以及根据所选择的负载的等级获取上电次序,并通过所选择的负载对应的负载回路按照所述上电次序对所选择的负载进行预充上电处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配电系统,电池管理单元在接收到上电指令后,实时获取动力电池的状态参数,并根据状态参数和负载等级选择进行工作的负载,以及根据所选择的负载的等级获取上电次序,并通过所选择的负载对应的负载回路按照所述上电次序对所选择的负载进行预充上电处理。该配电系统能够保证负载上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便于负载预充上电过程中故障的排查处理,且使得预充上电操作更加高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配电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上述实施例的配电系统,对负载回路采用分步预充上电的方式,确保了上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且便于对配电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处理。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3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