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及垃圾焚烧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2837.0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1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郭镇宁;蔡旭;周国顺;韩兆玉;李磊;韩乃卿;邵哲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H3/02 | 分类号: | F23H3/02;F22D1/50;F23G5/44 |
代理公司: | 11336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伟;张建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炉排 循环冷却装置 垃圾焚烧发电 循环冷却水 空气预热器 排水换热器 分配单元 循环冷却水泵 加热空气 减少系统 炉排冷却 冷凝水 循环水 电量 加热 水泵 冷却 消耗 分配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及垃圾焚烧发电装置,该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炉排冷却水泵,用于将循环冷却水泵送至所述水冷炉排中,以对所述水冷炉排进行冷却;空气预热器,用于利用由水冷炉排导入的循环冷却水加热空气;炉排水换热器,用于利用由水冷炉排导入的循环冷却水加热冷凝水;分配单元,所述分配单元用于控制由所述水冷炉排导入所述空气预热器和所述炉排水换热器中的循环冷却水的量。根据本发明的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可以根据要求调节循环水吸收的热量的分配,在完全利用其热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系统电量的消耗。根据本发明的垃圾焚烧发电装置具有类似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冷炉排冷却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及垃圾焚烧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垃圾焚烧比重的增大,城市生活垃圾热值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垃圾分类越来越完善,生活垃圾中餐厨的成分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城市产生的工业垃圾无害化处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工业垃圾普遍热值较高。高热热值垃圾焚烧时燃烧温度高、料层薄,采用传统的空冷焚烧炉炉排会存在炉排超温的问题,炉排片寿命大大缩减。适合高热垃圾焚烧炉的水冷炉排,通过独立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焚烧炉的炉排片,使炉排片的温度始终控制在100℃以下,特别适合高热值垃圾的焚烧。
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将低温水通过水泵送入水冷炉排,低温水经过水冷炉排后温度上升变为高温水,高温水再经过一个换热器降温,再变成低温水,如此循环构成了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目前一般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热量,要么进一次风预热器,以提高一次风温;要么直接加热凝结水,以提高给水温度,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当垃圾的热值进一步提高,焚烧炉产生的热量变大,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热量也会随之上升,而需要预热一次风的热量的却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热不能全部被利用,导致能量白白浪费。
2)如果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热量全部加热冷凝水,由于汽机房与锅炉房距离较远,管道的损失大,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电量会比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水冷炉排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
炉排冷却水泵,所述炉排冷却水泵用于将循环冷却水泵送至所述水冷炉排中,以对所述水冷炉排进行冷却,所述循环冷却水经过所述水冷炉排后温度升高;
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用于利用由所述水冷炉排导入的循环冷却水加热空气,所述循环冷却水在所述空气预热器中与空气完成换热后,温度降低并回到所述炉排冷却水泵中;
炉排水换热器,所述炉排水换热器用于利用由所述水冷炉排导入的循环冷却水加热冷凝水,所述循环冷却水在所述炉排水换热器中与所述冷凝水完成换热后,温度降低并回到所述炉排冷却水泵中;
分配单元,所述分配单元用于控制由所述水冷炉排导入所述空气预热器和所述炉排水换热器中的循环冷却水的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三通调节阀。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发电装置,包括:
垃圾焚烧炉,所述垃圾焚烧炉内设置用于供垃圾焚烧的水冷炉排;
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用于利用所述垃圾焚烧炉中产生的烟气加热锅炉给水形成蒸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2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材料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炉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