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0183.8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6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范春学;程俊峰;秦省军;张开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47/06;B01D53/50;B01D5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电智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吴红飞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塔 喷淋层 船舶尾气处理装置 湍流装置 湍流层 脱硫塔 尾气处理装置 脱硫溶液 脱硫效率 烟气出口 烟气进口 依次设置 运行阻力 除雾层 反应层 湍流 掺混 喷出 喷淋 烟气 整合 冷却 投资 | ||
1.一种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塔(100),和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反应塔(100)内的降温喷淋层(101)、湍流层(102)、喷淋层(103)和除尘除雾层(104);
所述反应塔(100)的底部开设有烟气进口(105),其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106);
所述降温喷淋层(101)内布置有与浆液缓冲罐连通的喷淋管路,所述喷淋管路朝向所述反应塔(100)底部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冷却喷嘴,且所述冷却喷嘴喷出的溶液与所述反应塔(100)内的烟气形成对流;
所述湍流层(102)内布置有至少一个湍流装置(1),所述湍流装置(1)将所述喷淋层(103)喷出的脱硫溶液与下方来的烟气掺混,并将烟气温度降低至饱和温度;
所述喷淋层(103)内布置有与浆液缓冲罐连通的喷淋管路,所述喷淋管路朝向所述反应塔(100)底部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喷嘴,且所述喷嘴喷出的溶液与所述反应塔(100)内的烟气形成对流;
所述除尘除雾层(104)内布置有至少一层管束式除尘除雾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喷淋层(101)为1-2层,且所述降温喷淋层(101)为两层时,两所述降温喷淋层(101)沿所述反应塔(10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装置(1)包括安装于所述反应塔(100)的内壁的筒状支撑架(11)、与所述筒状支撑架(11)同心设置的中心筒(12),和安装于所述筒状支撑架(11)内的至少一层湍流叶片(13);
同层内的所述湍流叶片(13)有多个,各所述湍流叶片(13)沿所述中心筒(12)的周向均布;
各所述湍流叶片(13)的内端安装于所述中心筒(12)的筒壁,其外端安装于筒状支撑架(11)的筒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叶片(13)为单层,各所述湍流叶片(13)与尾气的流动方向成预设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湍流叶片(13)通过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筒状支撑架(11)与所述中心筒(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部和第一从动部,所述第一主动部安装于所述筒状支撑架(11)和所述中心筒(12)两者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从动部安装于两者中的另一者上;
所述第一主动部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固接于所述湍流叶片(13),所述第一从动部包括滑动轴承和安装于所述滑动轴承内圈的从动连杆,所述从动连杆固接于所述湍流叶片(1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状支撑架(11)与所述中心筒(12)之间的转接筒(14),所述湍流叶片(13)包括内层叶片(131)和外层叶片(132),所述内层叶片(131)安装于所述中心筒(12)与所述转接筒(14)之间,所述外层叶片(132)设置于所述转接筒(14)与所述筒状支撑架(11)之间;
各所述内层叶片(131)和各所述外层叶片(132)均与所述烟气的流动方向成预设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层叶片(132)通过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筒状支撑架(11)与所述转接筒(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主动部和第二从动部,所述第二主动部安装于所述筒状支撑架(11)和所述转接筒(14)两者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从动部安装于两者中的另一者上;
所述第二主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固接于所述外层叶片(132),所述第二从动部包括连接轴承和安装于所述连接轴承内圈的随动杆,所述随动杆固接于所述外层叶片(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01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