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密集组网下的分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3019.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彦霞;孙长印;刘欣;姜静;高艳;江帆;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H04W16/18;H04W40/16;H04W40/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7101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集 组网 方法 | ||
1.一种超密集组网下的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网络中任意一个节点集合中的所有节点求取两两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Wab;
步骤2、从多个干扰权值Wab中获取最大干扰权值Wab_max;
步骤3、获取构成最大干扰权值Wab_max的两节点的节点编号,并将两节点编号分别赋值为m和n,并将所述节点编号为m的节点作为第一簇的初始节点,将所述节点编号为n的节点作为第二簇的初始节点;
步骤4、从所述节点集合中除去节点编号为m和n两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的节点编号进行大小排序;
步骤5、判断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与节点编号为m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是否小于节点编号最小的节点与节点编号为n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
步骤6、若所述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与节点编号为m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小于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与节点编号为n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则将所述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并入与节点编号为m的节点为一组的第一簇中;否则,将所述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并入与节点编号为n的节点为一组的第二簇中;
步骤7、确定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加入第一簇时,第一簇新增加的干扰值,以及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加入第二簇时,第二簇新增加的干扰值;其中,所述次小节点编号为按照节点编号的大小排序顺序,大于最小节点编号且与最小节点编号相邻的节点编号;
步骤8、判断第一簇新增加的干扰值是否小于第二簇新增加的干扰值;
步骤9、若第一簇新增加的干扰值小于第二簇新增加的干扰值,将所述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并入第一簇,否则,将所述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并入第二簇;
步骤10、从除去次小节点编号和最小节点编号的节点编号排序中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对每一个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执行步骤7至9,直至所有节点完成分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密集组网下的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之后还包括:
确定第一簇中所有两两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Wab1,以及第二簇中所有两两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Wab2;
从多个Wab1中获取最大干扰权值Wab_max1,以及从多个Wab2中获取最大干扰权值Wab_max2;
根据所述Wab_max1执行步骤3-10,将所述第一簇分成两簇;
根据所述Wab_max2执行步骤3-10,将所述第二簇分成两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密集组网下的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加入第一簇时,第一簇新增加的干扰值,包括:
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加入第一簇时,第一簇新增加的干扰值为:所述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与节点编号为m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加所述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与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
最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未加入第一簇时,第一簇新增加的干扰值为:所述次小节点编号对应的节点与节点编号为m的节点之间的干扰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30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