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载荷与高温-氛围下的材料高频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2074.1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万杰;闫楚良;赵宏伟;赵久成;李文博;张建海;张世忠;孙兴冻;徐丽霞;王赵鑫;任壮;刘长宜;刘泽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32;G01M7/02;G01N3/0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模块 主体框架 拉伸 扭转 高频疲劳测试 高频疲劳试验 复合载荷 下支撑板 立柱 压缩 复合 垂直布置 服役工况 构成装置 机械载荷 加载模式 精密仪器 螺钉紧固 螺栓连接 模块安装 上支撑板 水平布置 支撑平台 螺纹孔 隔振 加载 预留 疲劳 增设 | ||
1.一种复合载荷与高温-氛围下的材料高频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疲劳模块(1)、拉伸/压缩加载模块(2)、立柱Ⅰ(3)、高温-氛围加载模块(4)、扭转加载模块(5)、上支撑板(6)、支撑平台(7)、立柱Ⅱ(8)、下支撑板(9)、隔振台(10),水平布置的上支撑板(6)、支撑平台(7)、下支撑板(9)与垂直布置的立柱Ⅰ(3)、立柱Ⅱ(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构成装置的主体框架,该主体框架中的下支撑板(9)通过螺钉紧固在带预留螺纹孔的隔振台(10)上;高频疲劳模块(1)主体部分安装在下移动板(216)上;拉伸/压缩加载模块(2)由驱动单元、加载与检测单元组成,驱动单元水平布置于下支撑板(9)上,加载与检测单元主体部分垂直安装于立柱Ⅰ(3)和立柱Ⅱ(8)上;高温-氛围加载模块(4)由真空/气氛环境单元、温度加载与防护单元组成,真空/气氛环境单元两端分别安装在上移动板(218)和下移动板(216)上,温度加载与防护单元主体设在支撑平台(7)上,支撑平台(7)上还预留有用于安装外部光学成像设备的螺纹孔;扭转加载模块(5)与高温-氛围加载模块(4)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载荷与高温-氛围下的材料高频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频疲劳模块(1)中,超声连接器Ⅰ(101)、超声变幅杆Ⅰ(102)、试件(103)、超声变幅杆Ⅱ(104)、超声连接器Ⅱ(105)、超声换能器(10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超声连接器Ⅰ(101)和超声连接器Ⅱ(105)均通过振动波动理论设计而成,且在各自的波节面上设有连接法兰,其中,超声连接器Ⅰ(101)的法兰与扭转加载模块(5)通过螺栓固连,超声连接器Ⅱ(105)的法兰与拉伸/压缩加载模块(2)、高温-氛围加载模块(4)之间通过螺栓固连;通过超声连接器Ⅰ、Ⅱ波节面上的法兰对试件(103)施加的拉伸、压缩、扭转载荷,可避免所施加载荷与高频疲劳试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载荷与高温-氛围下的材料高频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压缩加载模块(2)采用伺服电机与同步带传动机构作为驱动单元,以丝杠螺母传动机构配合上移动板(218)和下移动板(216)作为加载单元,以拉压力传感器(223)作为力的检测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中的伺服电机Ⅰ(210)输出端通过平键Ⅲ(211)与联轴器(209)一端连接,联轴器(209)另一端的径向凹槽与电机传力轴(212)的端部凸榫嵌装配合;电机传力轴(212)为两级阶梯且开有键槽,键槽中安装有平键Ⅰ(206),第一级阶梯和轴承端盖Ⅰ(207)分别用于固定主动带轮轴承(208)内圈和外圈的轴向位置,第二级阶梯和平键Ⅰ(206)分别实现主动带轮(205)的轴向与周向限位;所述加载单元中的具有双向螺纹结构的丝杠Ⅰ(213)和丝杠Ⅱ(225)分别与成对的丝杠螺母Ⅰ(215)和丝杠螺母Ⅱ(219)、丝杠螺母Ⅲ(220)和丝杠螺母Ⅳ(222)配合使用,结合与从动带轮Ⅰ(201)、从动带轮Ⅱ(203)之间的键连接方式,将从动带轮Ⅰ(201)和从动带轮Ⅱ(203)的同步转动转化为上移动板(218)和下移动板(216)的反向同步移动,在实现拉伸力/压缩力加载的同时保证试件(103)的几何中心观测位置不动;所述检测单元中拉压力传感器(223)与试件(103)采用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载荷与高温-氛围下的材料高频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转加载模块(5)中,伺服电机Ⅱ(501)通过螺钉紧固在支撑轴承腔体(502)上,支撑轴承腔体(502)与承力腔体(504)之间螺栓连接,承力腔体(504)通过周向4组螺钉紧固在上移动板(218)上;伺服电机Ⅱ(501)输出轴通过平键Ⅳ(505)与传力轴Ⅰ(507)连接,传力轴Ⅰ(507)与支撑轴承腔体(502)通过扭转轴承Ⅰ(506)、扭转轴承Ⅱ(508)、轴承端盖Ⅱ(503)连接,在保证传力轴Ⅰ(507)轴向限位的同时实现周向的自由;扭力传感器(509)两端分别与传力轴Ⅰ(507)、传力轴Ⅱ(510)的带法兰端通过螺钉固定,传力轴Ⅱ(510)另一端采用平键Ⅴ(511)、拧紧螺母(512)与传力框架(513)连接,实现周向、轴向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20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材料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
- 下一篇:高频原位成像疲劳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