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率响应绕组变形分析用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3405.5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东;周志强;苑经纬;胡大伟;韩洪刚;于在明;李胜川;郭铁;赵春芳;韦德福;朱义东;鲁旭臣;张军阳;康激扬;李冠华;刘旸;周榆晓;李爽;蒋大伟;高岳;吴细毛;杨璐羽;范维;王欢;杨滢璇;刘芮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72 | 分类号: | G01R31/7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响应 绕组 变形 分析 线性 相关系数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率响应绕组变形分析用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本发明是根据被诊断变压器两次不同时间测量的变压器频率响应数据,通过计算逐相纵向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横向或相间线性相关系数的方法判断绕组变形情况;或者根据被诊断变压器本次测量的频率响应数据计算横向或相间线性相关系数;换算变形判断需要的相关系数,依据设定的判断标准评估绕组变形程度。本发明根据频率响应法获得的曲线数据,可以快速、准确的计算判断变形程度的相关系数,结合曲线中峰值变化能够判断出绕组的故障类型及程度,为评估变压器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率响应绕组变形分析用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和昂贵的设备,若变压器发生故障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据统计,大约25%以上的变压器故障由绕组变形故障引起,即绕组发生变形后,会给大型电力变压带来严重的故障隐患,若变压器再次遭受短路电流冲击,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停电事故,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诊断对保证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及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外先后提出的用于检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方法主要有低电压阻抗法、电容法、频率响应法及其结合多种检测手段的综合法等。上述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其优缺点,但在时间检测中有一定成功的经验。
频率响应分析法最早由加拿大的Dick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讲频率响应法检测绕组变形情况,标准DL/T 911 2004针对频率响应法检测绕组变形做出了详细的测试要求,但是给出的计算相关系数计算分析方法有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相关系数计算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频率响应绕组变形分析用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计算快速、准确,适应性强,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频率响应分析用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频率响应绕组变形分析用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是根据被诊断变压器两次不同时间测量的变压器频率响应数据,通过计算逐相纵向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横向或相间线性相关系数的方法判断绕组变形情况;或者根据被诊断变压器本次测量的频率响应数据计算横向或相间线性相关系数;换算变形判断需要的相关系数,依据设定的判断标准评估绕组变形程度。
所述两次不同时间测量的变压器频率响应数据,包括:
设被诊断变压器的相数为m;
两次不同时间测量的变压器频率响应数据分为上次测量的频率响应数据及本次测量数据;
上次测量的频率响应数据:
如果m=3,上次第x个绕组A相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1xA,第x个绕组B相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1xB,第x个绕组C相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1xC;
如果m=1,上次第x个绕组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1x;
本次次测量的频率响应数据:
如果m=3,本次第x个绕组A相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2xA,第x个绕组B相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2xB,第x个绕组C相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2xC;
如果m=1,本次第x个绕组的频率响应数据为X2x。
所述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
第1:纵向比较的线性相关系数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3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