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硬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7344.6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司徒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柯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硬度 调节 功能 智能 减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硬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减速带,包括基座、减速机构、中控机构和两个清洗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支撑杆、调节组件、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滑动块、两个传动杆、两个推杆和两个连接板,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第二开口、转动板、气缸和喷嘴,该具有硬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减速带中,通过减速机构,在汽车快速经过减速带的时候,可以对汽车起到减速作用,当汽车缓慢经过减速带的时候,可以使汽车平稳经过,从而减小汽车的颠簸,从而提高了减速带的实用性,通过清洗机构,可以将减速带上的烂泥冲洗干净,从而减小了车轮与减速带之间发生打滑的几率,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硬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减速带。
背景技术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智慧交通设施,一般车辆在经过减速带的时候,由于减速带的凸起,将会造成车辆的颠簸,虽然起到了让车辆减速的效果,但是降低了人们行车的舒适度,从而降低了减速带的实用性,不仅如此,一般车辆在经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轮上的烂泥将会残留在减速带上,从而导致减速带与汽车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导致汽车车轮发生打滑,从而降低了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硬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减速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硬度调节功能的智能减速带,包括基座、减速机构、中控机构和两个清洗机构,所述基座的竖向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形,所述减速机构设置在基座的U形开口的内部,两个清洗机构分别设置在基座的顶部的两侧,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基座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与清洗机构电连接;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支撑杆、调节组件、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滑动块、两个传动杆、两个推杆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基座的内部,两个连接板均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基座的内壁的两侧的顶部,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基座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两个滑动块的内部均设有通孔,两个传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动块上,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基座的U形开口的上方,两个传动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两个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的两端铰接,两个第二支撑板均倾斜设置,两个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抵靠在两个连接板上,两个推杆均水平设置,两个推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块的相互远离的一侧;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油缸、第二活塞、第二弹簧、输油管、两个第一开口、两个第一活塞和两个制动单元,两个第一开口分别设置在基座的内壁的两侧的中部,两个第一活塞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开口的内部,两个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塞连接,两个制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活塞的内部,两个制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开口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油缸设置在基座的U形开口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油缸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油缸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活塞的上方,所述输油管设置在基座的内部,所述输油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开口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油管的中部与油缸的底部连通;
所述制动单元包括挡板、密封块、第一开孔和两个第一弹簧,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一开口的内部的远离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孔设置在挡板的中心处,所述密封块设置在挡板的靠近支撑杆的一侧,所述密封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两个第一弹簧均水平设置,两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柯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柯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7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