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赤泥制备透水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8561.9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易汉平;张弦;梁才;严学军;王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紫荆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0;C04B18/02;C04B14/10;C04B18/04;C04B18/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6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材料 骨料 赤泥 制备 质量百分比 冷却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无二次污染 无机胶凝剂 粉煤灰 混合骨料 绿色环保 生产过程 烧结 透水率 陈化 放入 过筛 粒径 造粒 黏土 固化 模具 压制 养护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赤泥制备透水材料的方法,涉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制备步骤为将赤泥、粉煤灰和黏土按照质量百分比为60%‑85%、5%‑15%和10%‑30%混合,经搅拌后陈化造粒制成1‑10mmmm粒径的颗粒,再烧结成骨料并冷却,将冷却后的骨料过筛,分别取低于2mm的骨料、2‑6mm的骨料和6‑10mm的骨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为15%‑25%、50%‑60%和15%‑25%的比例混合,将混合骨料与无机胶凝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压制,经养护固化后得到透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透水材料生产过程简单,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生产出来的透水材料强度及透水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赤泥制备透水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是铝矿石炼铝后剩下的尾矿,含有大量有害杂质,每生产一吨铝,大约产生赤泥1~1.8吨,积累的赤泥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的强碱性等有害物质还污染环境。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对赤泥进行综合利用,特别是对赤泥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利用,对有害成分加以固化。
赤泥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赤泥主要是作为尾矿堆存,赤泥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是先利用磁分离或者高温还原等办法选铁,然后选TiO2和有价元素钪,再将废料用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制备等,该方法工艺流程长,产生二次污染。而赤泥的主要应用方式要尽量选用环保、绿色和无害的方式,使用赤泥直接生产工业产品。目前,有利用赤泥直接制备水泥、发泡剂、砼 、陶砂、加气砖和吸附剂等,然而,这些产品的市场价值较低,使得赤泥的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利用赤泥制备满足市场需求的材料,可以有效促进赤泥的综合利用,减少赤泥的堆积和危害。
利用赤泥制骨料和透水材料可以满足我国“海绵城市”所急需的透水铺装材料,并能取得较好的产品利润,有利于赤泥综合利用规模的扩大,提高赤泥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环保且又能提高赤泥利用率的利用赤泥制备透水材料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A、将赤泥、粉煤灰和黏土按照质量百分比为60%-85%、5%-15%和10%-30%的比例混合,经搅拌混匀后陈化10-30小时,然后经造粒机制成1-10mm粒径的颗粒,再在850-990℃烧结成骨料,然后冷却;
B、将A步骤所得骨料过筛,分别得到粒径低于2mm的骨料、2-6mm的骨料和6-10mm的骨料,然后将这三类骨料按照质量百分比为15%-25%、50%-60%和15%-25%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骨料;
C、将B步骤所得混合骨料与无机胶凝剂和水按照质量百分比为60%-75%、15%-25%和10%-15%的比例混合,经搅拌混匀后放入模具内,经过振动式压力机压制,经养护固化后得到透水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赤泥中含有 Fe2O3、Al2O3、SiO2、CaO、TiO2、KNaO和LOSS,所述赤泥中Fe2O3、Al2O3、SiO2、CaO、TiO2 、KNaO和LOSS的质量百分比为5%-10%、25%-35%、10%-20%、15%-30%、1%-8%、3%-10%和11.9%-12%。
进一步的:步骤C中的所述无机胶凝剂是标号42.5#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材料为混凝土透水砖、混凝土透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紫荆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紫荆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8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