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用聚丙烯线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5370.7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杰;宋林;苗春萌;刘东明;霍江贝;颜晓捷;费晨洪;杨杰;张红;陈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12;C08L23/08;C08L91/00;C08K13/02;C08K5/12;C08K5/053;C08K3/34;C08K3/26;C08K5/134;C08K5/526;B33Y7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聚丙烯 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用聚丙烯线材,包含以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与低熔点均聚聚丙烯的重量比为3:1~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与低熔点均聚聚丙烯的重量比为5:1~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与低熔点均聚聚丙烯的重量比为8:1~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为丙烯与乙烯共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乙烯含量为3~30wt%;升温速率10℃/分钟条件下测定的熔点为130~170℃;分子量分散指数为5~50;在230℃、2.16千克重量下熔体流动指数为20~40g/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为丙烯与乙烯共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乙烯含量为5~20wt%;升温速率10℃/分钟条件下测定的熔点为150~170℃;分子量分散指数为20~50;在230℃、2.16千克重量下熔体流动指数为30~40g/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均聚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0~99%;升温速率为10℃/分钟条件下测定的熔点为60~110℃;在230℃、2.16千克重量下熔体流动指数为50~2000g/1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均聚聚丙烯,升温速率为10℃/分钟条件下测定的熔点为60~100℃;在230℃、2.16千克重量下熔体流动指数为100~2000g/1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为滑石粉、碳酸钙、云母和蒙脱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填料粒径为1250~5000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粒径为1250~2500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乙烯-丁烯共聚物和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密度为0.85~0.90g/cm3,在190℃、2.16千克重量下熔体流动指数为0.5~40g/10min。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在190℃、2.16千克重量下熔体流动指数为0.5~30g/10min。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环氧大豆油、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受阻酚类大分子型抗氧剂、亚磷酸类抗氧剂和烷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的重量比为1:2~2:1的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线材还包括油酸酰胺、芥油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用聚丙烯线材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照比例,
(1)将共聚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低熔点均聚聚丙烯和稳定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
(2)将步骤(1)中混合原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主喂料仓中,无机填料添加到挤出机侧喂料仓中,双螺杆挤出过程中熔融段温度190~210℃,混合段温度220~240℃,挤出段温度为190~200℃,熔融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53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装改性CPP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改性高熔融流动轮罩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