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防治病虫害和驱虫性能的有机型茶叶专用肥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84980.5 申请日: 2018-05-20
公开(公告)号: CN108516906B 公开(公告)日: 2021-05-25
发明(设计)人: 袁池;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瑞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3/60 分类号: C05G3/60;C05G3/80;C05G5/20;C05F17/2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1400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备 防治 病虫害 驱虫 性能 机型 茶叶 专用肥
【说明书】:

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具备防治病虫害和驱虫性能的有机型茶叶专用肥,其是采用菌株发酵木薯渣和酒糟制备而得。本发明有机型茶叶专用肥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有利于叶片吸收,还具备防治病虫害和驱虫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备防治病虫害和驱虫性能的有机型茶叶专用肥。

背景技术

茶树,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采用微生物制剂和昆虫,微生物制剂的难点是难以找到效果好的生防菌剂,昆虫防治的难点是无法限制昆虫的活动范围,防治效果较差。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会出现化学物质残留,不适合推广使用。

叶面肥是农业生产上的一种施肥措施,在根际施肥不能完全满足作物优质高产需求的前提下,往往通过叶面喷施营养元素或活性物质来补充养分、调控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叶面施肥具有用量少、效率高、养分吸收转化快的特点。茶叶叶片的品质决定着茶品的质量,叶面肥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但是,长期片面施用化肥而造成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及土地肥力减退、茶园老化、病虫害增多等弊端。“茶园施用酵素菌肥料初步试验,叶水娟,中国茶叶2004年”公开了酵素菌叶面肥,采用酵素菌和尿素混合制得,施用酵素菌叶面肥有利于茶叶快速吸收,促进芽叶早发、快长,提早开采,增加高档茶叶数量,但是不具备防治病虫害的功能。微生物有机叶面肥是叶面肥内含有微生物体及其代谢物,喷施该类叶面肥能够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已经陆续有一些有机叶面肥的研究,例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刘振等,湖北植保2011年”公开了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其专用于茶树,于茶叶开采前约20d,即3月22日施第一次药,3月29日第二次施药,4月7日第三次施药,每亩药液量为45kg,有效提高了春茶产量,且茶叶中嫩芽和茶叶质量提高,能提高春茶生产效益,但是未见该粉剂对病虫害的防治研究。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燃料作物。木薯渣是木薯提取淀粉或者生产燃料乙醇后的副产品,主要由木薯的外皮、破碎细胞壁组织组成。我国每年加工木薯淀粉所产生的木薯渣产量大约有30万吨,加上加工酒精等其他产品的木薯渣总计达150万吨左右(以风干物质计)。研究木薯渣的利用价值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就地转化。为了当前饲料原料的紧张状态,目前已经有较多研究采用木薯渣来制备饲料,以降低饲料成本,但是将木薯渣应用于肥料中的研究比较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茶叶专用肥料的缺陷,提出的具备防治病虫害和驱虫性能的有机型茶叶专用肥,该肥料的原料成本低廉,营养成分有利于叶片吸收,还可以防治病虫害,应用前景广阔。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备防治病虫害和驱虫性能的有机型茶叶专用肥,所述专用肥是采用菌株发酵木薯渣和酒糟制备而得。

进一步地,

所述菌株包括绿色木霉、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4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