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79558.0 申请日: 2018-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8718935A 公开(公告)日: 2018-11-02
发明(设计)人: 张亚侠;朱光林;田中文;冯涛;赵赟鑫;张欢 申请(专利权)人: 朱光林
主分类号: A01G22/00 分类号: A01G22/00;A01B7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定植 茭白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 抗病性 禾本科作物 田间管理 壤土 保水保肥 管理方便 生态效益 杂草防治 有机质 耕作层 倒伏 排灌 采收 富含 剪去 苗高 前茬 收率 田块 挖出 移苗 栽苗 黏土 晴天 叶片 光照 水田 育苗
【说明书】:

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排灌方便、光照好,前茬为非禾本科作物,耕作层深、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田块;选用茭肉白、皮细滑、光亮、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及适应性强的品种,定植时间: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定植时间为4月中下旬,双季茭白栽培中的秋茭定植时间为7月中旬,栽苗宜选择晴天为好;定植方法:从育苗田中挖出茭墩,去掉老根,齐茭白眼处剪去上部叶片,使苗高保持在25‑30cm,防止栽后倒伏,通过田间管理、病虫杂草防治、采收。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适合大规模栽培,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茭白,又名茭笋、茭瓜、篙芭等,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栽培历史2000多年。茭白食用部分为变态的肉质嫩茎,是植株受菰黑粉菌寄生后,茎尖受病菌分泌物吲哚乙酸刺激,畸型膨大而成。茭白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整个生长期不能断水,休眠期也要保持土壤充分湿润,喜温、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5℃以上开始萌芽,适宜温度为10℃-20℃,分蘖期适宜温度为20℃-30℃。孕茭期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10℃或超过30℃不能孕茭,15℃以下分蘖停止,地上部生长也逐步停滞,5℃以下时地上部枯死。茭白不开花结实,属无性繁殖。茭白肉质茎含水91-96%、蛋白质1.0-1.6%、脂肪0.3%、碳水化合物1.8-5.7%、粗纤维0.7-1.1%,以及Vc和矿物质等。特别是还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几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被喻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在中国传统医学上认为“能去胸心浮热”、“煮食止咳及小儿暑写泄”等作用。所以茭白也是一个有药用价值的食品。

茭白在中国栽培分布很广,主产区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诸省有少量栽培。7-9月茭白需求量大,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茭白产量低,质量不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茭白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光照好,前茬为非禾本科作物,耕作层深、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田块;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茭白割除的残株及残叶等翻入田间,做基肥即可,深翻约25-30cm,耙平田块,做畦,畦宽100cm,在田块四周巩固田埂,然后灌水约3-5cm深,做到田平、泥烂;栽植前1个月,亩施苦莲树籽干粉50-60kg、大蒜渣粉50-60kg、芦荟干粉20-30kg、苦瓜叶干粉40-50kg进行土壤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至6.0-6.5;然后施足底肥,亩施农家有机肥1500-2000kg、氮磷钾复合肥100-150kg、磷矿粉40-60kg、明矾粉20-30kg、硫酸钾10-15kg,耕翻耙平,要求耕深20-30cm,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2)种苗准备

应选用茭肉白、皮细滑、光亮、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及适应性强的品种;做到双季茭和单季茭及早、中、晚熟茭的合理搭配,实现周年均衡供应;必须做到每年严格筛选,应选择生长整齐、分蘖多、产量高、品质好、符合品种特征特性、无病虫害,在一株中所有分蘖都被黑粉菌感染成茭的优良单株做种株,由匍匐茎上萌芽的“游茭”不能作种茭用,否则雄茭率较高,严格淘汰“雄茭”、“灰茭”及混杂劣质茭;

(3)定植

定植时间:

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定植时间为4月中下旬,双季茭白栽培中的秋茭定植时间为7月中旬,栽苗宜选择晴天为好;

定植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光林,未经朱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9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