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8803.6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1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千里;孟亚斌;王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碳复合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制备 硅纳米颗粒 热交联 复合材料 前驱体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电池循环性能 电池材料 合成成本 合成路线 混合处理 循环过程 热解 羟基 优化 | ||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硅纳米颗粒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含有羟基;将所述硅纳米颗粒和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混合处理,得到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包裹所述硅纳米颗粒的前驱体;将所述前驱体进行热交联处理,得到热交联复合材料;将所述热交联复合材料热解处理,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优化了硅碳复合材料的合成路线,降低了合成成本,而且最终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高了其机械强度和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电池循环性能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对锂电池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的再度提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的部分,容量已经达到了它的理论值。研究发现,硅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和较低的脱锂电位(<0.5V),且硅的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充电时难引起表面析锂,安全性能更好,使硅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强有力的替代者。但是,硅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会使材料体积巨大的膨胀与收缩,造成结构坍塌,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脱离;此外,由于这种体积效应,硅在电解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大大降低,加剧了硅的腐蚀和容量衰减。
针对硅的这些缺点,目前的主流的解决措施是将硅分散在碳质基体中得到硅碳复合材料,为硅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空间,提高硅与锂之间的电荷传递反应,提高整体材料的导电性。近来,合成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积法、湿法球磨、喷雾干燥、溶剂热等方法。其中化学沉积法虽然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均一,但成本较高,且合成路线较复杂;而球磨法、溶剂热法等虽然合成方法简便,但合成硅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结构强度低、循环稳定性差。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构强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硅纳米颗粒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含有羟基;
将所述硅纳米颗粒和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混合处理,得到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包裹所述硅纳米颗粒的前驱体;
将所述前驱体进行热交联处理,得到热交联复合材料;
将所述热交联复合材料热解处理,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用含有羟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包裹住硅纳米颗粒,然后通过热交联作用,使该有机高分子材料内的羟基发生交叉连接作用,这样牢牢包裹住硅纳米颗粒,最后通过热解处理碳化后,得到硅碳复合材料;这样的制备方法优化了硅碳复合材料的合成路线,降低了合成成本,而且最终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高了其机械强度和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电池循环性能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提供硅纳米颗粒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含有羟基;
S02:将所述硅纳米颗粒和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混合处理,得到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包裹所述硅纳米颗粒的前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