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改性超仿棉毛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8104.1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浦金龙;陶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8 | 分类号: | D01D5/098;D01D5/22;D01F8/12;D01F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514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条 技术手段 聚酯改性 聚酰胺 聚酯 纺丝 熔体 制备 静态混合器 抗起球性能 熔体过滤器 辅助共混 共混改性 混合原料 技术难题 拉伸压力 手感柔软 纤维成型 性能差异 均匀性 抗静电 相容性 增容剂 出料 后纺 减小 拉伸 排湿 前纺 融熔 透气 转锅 成型 羊毛 棉花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改性超仿棉毛条,所述毛条由PET和PA按PET:PA6=85:15的比例混纺而成,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超仿棉毛条采用聚酯和聚酰胺按一定比例混纺而成,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控制融熔区温度以及成型温度;2、适当加大前纺纺丝拉伸,减小后纺拉伸压力;3、混合原料干燥结束出料前直接在转锅内加入增容剂,以改善PET和PA二种原料的相容性;4、在熔体过滤器后配置熔体静态混合器,以辅助共混熔体的均匀性。通过共同采取以上4个技术手段,克服了聚酯与聚酰胺的性能差异大,只能各自纤维成型的技术难题,依托共混改性纺丝技术,使其具有羊毛抗静电、抗起球性能,兼具棉花透气、排湿、手感柔软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改性超仿棉毛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纺织行业面对的问题是:一方面聚酯纤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天然纤维资源紧缺。目前纺织业正在积极的研究探索怎样克服聚酯产品产能转换、产品升级和天然纤维的资源紧缺这两个问题。
我国化纤仿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形态、形貌上进行仿棉;第二阶段是从性能上仿棉,从单个指标上来比对,有一些指标是能达到棉纤维的水平的,而有些指标则有较大差距;第三代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超仿棉产品开发。超仿棉技术基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纤维材料设计学,强调差别化、功能化系列技术的整合,强调聚合、纺丝、织造、染整技术的相互融合。与以往单一差别化技术或单一功能产品的开发明显不同,超仿棉产品不仅在纤维表面形态和面料风格上追求接近棉织物,更重要的是在面料制品功能上仿棉、超棉。
新一代的聚酯纤维,它不是单一的品种,它是一个系列化的品种,应用领域广,要求存在差异化,所以从技术的可能性、市场的可行性上分析没必要,或者说不可能把所有性能集中在一根纤维上,目前仿棉纤维有阳离子改性仿棉、全消光抗紫外线仿棉、亲水仿棉、吸湿排汗仿棉、易染仿棉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酯改性超仿棉毛条,色牢度好且环保。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酯改性超仿棉毛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条由PET和尼龙6(PA6)按重量比PET:PA6=85:15的比例混纺而成。
并公开了上述聚酯改性超仿棉毛条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PET切片和PA6切片按比例同时投入转锅然后进行干燥,至含水率小于50PPM,在干燥结束出料后料仓加氮气,防止物料氧化;
2)干燥的PET和PA混合切片经螺杆挤压融熔后进入纺丝箱体;
3)在熔体过滤器后配置熔体静态混合器,使PET和PA混合熔体在进入喷丝板前进一步混合均匀,PET和PA混合熔体经喷丝板挤出后,经吹风系统冷却固化,卷绕上油,然后拉伸、卷曲后定型成改性纤维,再梳理成超仿棉毛条。
优选的,将偏苯三酸酐干燥至含水50PPM,在步骤(1)中混合原料干燥结束出料前加入转锅内,加入量为0.5-1%wt,偏苯三酸酐干燥工艺为采用转锅干燥,时间6个小时,量高温度不超120度。
优选的,步骤(1)中加入PET切片和PA6切片的同时还加入含有磺酸基的聚酯,加入量为2-3%wt。
优选的,步骤2)中融熔进料区温度不超过225℃,最高融熔区的温度不超过285℃,纺丝箱体的温度不超过280℃。
优选的,步骤(1)的干燥过程中,由开始至5小时内转锅温度控制在105℃以下,以后每小时升5℃,升至135℃保温,保温2小时后降温出料;干燥开始至出料期间转锅内抽真空,110℃及以上真空度达到0.1Mpa。
优选的,步骤(3)中喷丝板直径170mm、孔径0.25mm、长径比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丝自动上油系统
- 下一篇:涤纶丝束后牵伸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