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吸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7758.2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金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学芳 |
主分类号: | C08J9/28 | 分类号: | C08J9/28;C08F220/18;C08F212/08;C08F212/36;C08F220/06;C08F222/14;C08F220/14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朱琴琴 |
地址: | 311813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孔剂 制备 单体溶液 单体乳液 多孔吸油 树脂颗粒 树脂 长链丙烯酸酯 分散剂水溶液 油溶性引发剂 表面活性剂 配制分散剂 多孔结构 高速混合 共聚单体 搅拌溶解 颗粒表面 颗粒内部 离心过滤 吸油树脂 分散剂 交联剂 油包水 水中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吸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步骤2、往步骤1的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步骤3、将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分散剂水溶液;步骤4、将步骤2得到的单体乳液加入步骤3的分散剂水溶液中,搅拌,升温至60~90℃反应一段时间;步骤5、离心过滤,得到树脂颗粒;步骤6、将树脂颗粒干燥,除去颗粒表面的水分以及颗粒内部的致孔剂水,得到内部含有多孔结构的吸油树脂。本发明采用水作为致孔剂,工艺简单、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吸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吸油树脂如海绵、聚丙烯无纺布、吸油棉、木棉纤维等在吸油的同时也会吸水,吸油倍率不高,且保油性能较差,无法实现油水分离。因此,研发一种快速高效吸油材料迫在眉睫。
吸油树脂具有吸油倍率高,保油性能好的特点,在吸油的过程中吸水率低,可实现油水分离。但不能快速去除水面浮油,存在吸油速率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
高吸油树脂是一种具有低三维网络化学交联结构的体型聚合物树脂。与传统稀有材料相比,高吸油树脂具有吸油种类多、吸油量大、油水选择性好、回收方便、保油能力强、受压时不漏油、易储存运输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橡胶、农药以及造纸等行业,用作各种油处理剂、基材、油雾过滤材料、橡胶改性剂和纸张用添加剂等,如用高吸油树脂吸收因油轮失事泄露于海面的油品污染物。
根据单体种类的不同,高吸油树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丙烯酸烷基酯类树脂,丙烯酸烷基酯类高吸油树脂主要采用烷基酯含碳数≥8的丙烯酸长碳链烷基酯单体。如日本专利平05-15777、平05-32708和平05-209017等公布了丙烯酸长碳链烷基酯高吸油性树脂。二是烯烃类树脂,烯烃类吸油树脂主要采用长链烯烃树脂或者苯乙烯长链烷烃树脂等作为主要单体合成的。如日本专利昭45-27081公布了烷基苯乙烯单体制备的高吸油性树脂,平05-9043公开了采用长链α-烯烃制备高吸油性树脂。
目前普通高吸油性树脂存在吸附速率慢,效率低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改善现存高吸油性树脂的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加入致孔剂来制备多孔性高吸油树脂。其特点是,在树脂中引入微孔,有效增大吸油树脂的比表面积,增大其与污染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油速率。例如“聚合物致孔技术及在多孔高吸油树脂中的应用”(现代化工,杨杰、舒武炳,2008年12月,第28卷第12期);中国专利申请CN101423622A。在制备多孔高吸油树脂的现有技术中悬浮聚合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中国专利CN1095727和CN1442438分别公开了一种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的高吸油性树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29590.7)采用有机溶剂乙酸丁酯作为致孔剂,反应完成后,加入大量异丁醇超声萃取,除去致孔剂,制备多孔吸油树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177475.5)采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和三氯甲烷作为致孔剂,聚合完成后再用醇类溶剂进行超声萃取,制备多孔性吸油树脂。
目前,多孔吸油树脂的制备多采用有机溶剂作为致孔剂,同时采用与树脂基体溶解度相差较大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将致孔剂除去,制备多孔树脂。这种方法,过程复杂,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作为致孔剂和萃取剂,污染较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孔吸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孔吸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共聚单体、长链丙烯酸酯、交联剂以及油溶性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溶液;
步骤2、往步骤1的单体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水作为致孔剂,高速混合,形成油包水的单体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学芳,未经金学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7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