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4768.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2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联;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36/00;H04W36/08;H04W24/10 |
代理公司: | 11319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实时位置信息 测量报告 服务小区 切换条件 小区切换 移动方向 接收终端设备 错误切换 近邻小区 移动终端 预设距离 错误率 邻小区 准确率 上报 小区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根据第一实时位置信息以及第二实时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若所述移动方向为所述移动终端远离服务小区且靠近邻小区的方向,则根据所述第二实时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与邻小区的距离;当所述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基于所述距离,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当所述终端设备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时,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小区错误切换的错误率,较为正确地反映终端设备的切换意愿,提高小区切换的准确率以及及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和一种小区切换的系统。
背景技术
切换作为无线资源中的重要功能模块之一,对网络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好的切换算法能够正确反映UE(User Equipment)实际动向,理解UE的切换意愿,较为准确地完成小区切换。
在现有技术中,移动通信网络中切换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切换测量、切换决策与切换执行。
在测量阶段,当UE测量到服务小区的无线测量信号达到配置门限时,将触发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上报给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在决策阶段,eNodeB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与网络侧配置的门限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触发切换;执行阶段,eNodeB根据决策结果,下发切换命令控制UE切换到目标小区,由UE完成切换。
在上述的小区切换过程中,以服务小区的无线测量信号强弱变化来作为小区切换的依据,然而,无线信号的传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传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散射、绕射和折射,而且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信号间也存在多种干扰,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不稳定,导致无线测量信号的值不准确,进而导致无线信号的强弱变化无法正确反映UE面临的小区切换需求;特别是在需要切换的小区边缘,无线信号存在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缺点十分明显,容易出现错误切换,发生乒乓切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小区切换时以服务小区的无线测量信号强弱变化来作为小区切换的依据,而导致的无线测量信号的值不准确,无法正确反映UE面临的小区切换需求等问题。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的系统,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所述测量报告包括依次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以及第二测量报告,则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第一实时位置信息,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的第二实时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实时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
若所述移动方向为所述移动终端远离服务小区且靠近邻小区的方向,则根据所述第二实时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终端设备与邻小区的距离;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基于所述距离,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当所述终端设备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时,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
优选地,所述测量报告还包括无线信号指数,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指数包括信号强度和/或信号质量;
所述当所述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基于所述距离,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判断所述第二测量报告中包含的无线信号指数是否符合预设信号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4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