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银电解槽酸雾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3937.0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声良;王求秀;林锡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申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20 | 分类号: | C25C1/20;C25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400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槽 透明玻璃板块 废气吸收 透明玻璃板 弹性复位 槽口 位点 酸雾收集装置 横向支持 透明玻璃 改进型 滑动 侧挡 挡面 导轨 推拉 含氮氧化物 抽吸设备 动力能源 上下相对 高效率 罩罩体 边相 多块 扭簧 下缘 引风 罩边 正对 装机容量 拼接 废气 节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型银电解槽酸雾收集装置,它它包括银电解槽和废气吸收罩;废气吸收罩位于银电解槽槽口正上方,银电解槽槽口上的四条边沿分别与废气吸收罩罩体的四周侧挡边相正对;银电解槽槽口边沿与废气吸收罩侧挡边之间装有透明玻璃挡面;所述的透明玻璃挡面分成多块透明玻璃板拼接,透明玻璃板块与块之间有上下相对推拉滑动的开启导轨;每块透明玻璃板的中间部分距透明玻璃板下缘起,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排列的阻位点;在每两根开启导轨之间于废气吸收罩边处,水平地设一横向支持架;在横向支持架的中部对应透明玻璃板块的阻位点处设计一弹性复位钩,使透明玻璃板块上下推拉滑动到有阻位点、或透明玻璃板块下缘经过弹性复位钩位置时,弹性复位钩在扭簧的作用下,钩住透明玻璃板块。本发明可以大大降低引风抽吸设备的装机容量,节约动力能源,同时对含氮氧化物废气实现高效率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银电解槽酸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冶炼行业中银电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含氮氧化物废气,因此这些电解车间都要设置酸雾处理系统。将电解槽内产生的酸雾进行收集和处理,将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后,方才排入大气,以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012年4月11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409368A,公开了一种银电解酸雾收集装置,它包括银电解槽1、吸收罩2、废气引出管;吸收罩2位于银电解槽槽口正上方;银电解槽槽口上的四条边沿分别与吸收罩2罩体的四周侧挡边相正对,且一一平行等距;银电解槽槽口边沿与吸收罩侧挡边之间装有多块拼接的透明玻璃挡面4,块与块之间有上下相对推拉滑动的开启导轨6;其中银电解槽1的馈电母线方向侧和出料口方向侧的透明玻璃挡面下部均留有回气窗口5。虽然这种结构可以大大降低引风抽吸设备的装机容量,节约动力能源,同时对含氮氧化物废气实现高效率收集。但是由于透明玻璃块需要打开时是全开状态,必须电解停机,否则酸雾会从打开的透明玻璃块位置逸出污染环境;该结构只适用停机装片,不能够用于工作中简单故障处理。
鉴于上述现状,有必要探索合适的处理装置,本发明在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银电解槽酸雾收集装置;可以对含氮氧化物废气实现高效率收集,其透明玻璃块的可调节开度的打开,能够用于工作中不停机进行简单故障处理。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改进型银电解槽酸雾收集装置,它包括银电解槽和废气吸收罩;废气吸收罩位于银电解槽槽口正上方,银电解槽槽口上的四条边沿分别与废气吸收罩罩体的四周侧挡边相正对,且一一平行等距;银电解槽槽口边沿与废气吸收罩侧挡边之间装有透明玻璃挡面;所述的透明玻璃挡面分成多块透明玻璃板拼接,透明玻璃板块与块之间有上下相对推拉滑动的开启导轨;每块透明玻璃板的中间部分距透明玻璃板下缘起,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排列的阻位点;在每两根开启导轨之间于废气吸收罩边处,水平地设一横向支持架;在横向支持架的中部对应透明玻璃板块的阻位点处设计一弹性复位钩,使透明玻璃板块上下推拉滑动到有阻位点、或透明玻璃板块下缘经过弹性复位钩位置时,弹性复位钩在扭簧的作用下,钩住透明玻璃板块。
所述的弹性复位钩由钩体和横向支持架的轴座所构成,钩体利用中部的转耳通过销轴安装在支持架轴座的轴孔上,钩体和横向支持架之间安装一扭簧。
所述的透明玻璃板块是透明有机玻璃,所述的开启导轨是PVC材质的导槽。
所述的阻位点可以是在透明玻璃板上刻凹槽、刻小孔洞;也可以是在透明玻璃板上粘接数个凸起块。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银电解槽酸雾收集装置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申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申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3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