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含废弃菌糠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容器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5267.8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效文;王金旺;杨升;夏海涛;季海宝;刘星;陈秋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4/10;A01G24/22;A01G24/23;A01G24/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80 | 代理人: | 王瑾 |
地址: | 3250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废弃 基质 培育 降香 黄檀 容器 方法 | ||
一种采用含废弃菌糠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容器苗的方法。主要解决废弃菌糠的再循环利用和降香黄檀育苗基质多样化来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含废弃菌糠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容器苗的方法,采用菌糠替代部分草炭作为降香黄檀的育苗基质,不仅为废弃菌糠的循环再利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炭资源的开发压力,并且利用菌糠自身的化学性质提高了混合基质的速效肥含量,促进了降香黄檀苗木的生长。此外,采用根系渗灌的方法提供育苗水分,不仅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防止因养分淋溶所造成的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含废弃菌糠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容器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培育蘑菇后的菌糠,在二次利用时出菇率低、病害多,故一般作废弃处理,极易成为固体废弃物而污染环境。菌糠中添加大量养分,即使废弃后有效养分也仍然较高,因此可将废弃菌糠作为一种有机肥的来源用于其他植物的培养。然而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盐分,pH值相对较高,不利于直接使用,需要同其他酸性材料混合以中和酸碱度。草炭又名泥炭、草筏子,是一种经过漫长的演化而沉积于温带湿地当中的自然资源。草炭富含有机质,微酸性,同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是当前全世界育苗的最主要基质成分。过量的草炭开发已经威胁到湿地的生态环境安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全球气候变化。如果能够利用废弃菌糠替代一部分草炭,不仅可以为废弃菌糠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并且能够有效的缓解草炭资源的开发压力。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豆科黄檀属乔木,别名黄花梨、香红木,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香黄檀的心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其纹理质优,是制作硬木家具的上等用材;另一方面其中富含降香油,兼备辛香和药用功效。降香黄檀苗木生长缓慢,容器苗培育中多以黄泥土为基质,培育中常大水大肥以促进苗木生长。现有基质配方既无法满足快速生长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育苗期间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因此,目前生产上对于降香黄檀苗木的培育,急需一种促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和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含废弃菌糠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容器苗的方法,主要解决现在的降香黄檀苗木生长较慢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含废弃菌糠基质培育降香黄檀容器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质选择,包括菌糠基质和草炭基质,菌糠基质选择杏鲍菇废弃菌糠;草炭基质选用草炭成分占总体积的98%以上草炭育苗基质:
步骤二、基质制备,将菌糠基质碾碎后风干,待含水率下降至5%以下时再次碾碎后过筛,过筛后的菌糠直接拌入草炭基质当中;
步骤三、苗木采集,采集时间在4月15日~5月1日,采集要求为苗木的形态特征应同时满足苗高7~10cm、地径1~2mm,地上生物量0.5~0.7g;
步骤四、苗木栽种,采集降香黄檀芽苗后立即栽种,将基质混合后填满栽种容器,在基质正中心位置戳一口径2cm、深度为容器高度一半的穴槽,将根系竖直放入直至全部埋于基质中,用手指挤按根系周围基质以充分接触土壤,完成栽种;
步骤五、苗木培育,移栽后浇水,置于弱光下缓苗,期间光照强度维持在20μmol﹒m-2﹒s-1并且每隔5天浇水一次,每次每株苗的浇水量在35 ml~45ml,缓苗15天后开始苗木培育:
采用根系渗灌的方法培育苗木,将育苗容器坐于盛水托盘当中,水面高度2cm,之后每周向托盘中浇水一次以维持液面高度;育苗期间光强提高至140 μmol﹒m-2﹒s-1,不添加任何养分,培育时间3~5个月,期间温度维持在16~32 °C范围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90 %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5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