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55080.8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曹立新;季天豪;刘海萍;毕四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 主分类号: | C23F1/22 | 分类号: | C23F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镁锂合金 浸锌 氟化氢铵 丙三醇 锌溶液 锌层 成分稳定 磷酸磷酸 退锌溶液 结合力 浸锌层 有效地 磷酸 放入 退锌 腐蚀 覆盖 | ||
本发明一种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其是由氟化氢铵、磷酸、丙三醇组成的水溶液,具体组成含量是:氟化氢铵30~60 g/L,85 wt%磷酸磷酸30~90 ml/L,丙三醇30~120 ml/L。室温下将浸锌后的镁锂合金工件放入退锌溶液中,退锌时间为30~50秒,可有效退去镁锂合金表面部分锌层,二次浸锌可获得覆盖均匀、颗粒细致、结合力较好的锌层,有效地提高浸锌层质量。本发明组成合理,成分稳定,容易控制,能够减少镁锂合金工件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镁锂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
背景技术
镁锂合金是目前最轻的合金,也是最具潜力的发展超轻高强合金系之一,与其他镁合金相比,镁锂合金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比强度、比刚度等。镁锂合金在相同条件下其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均低于普通镁合金。因此,在镁锂合金使用表面处理时,复杂性、难处理性要远超其他普通镁合金。
镁锂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具有镀层均匀、导电性好、表面光亮等诸多优点。镁锂合金化学镀镍工艺中间层处理过程一般需要浸锌,为后续获得结合力好的镍磷合金层打下基础。CN 103898563A公开了一种镁锂合金表面电镀镍方法,该方法中间层处理采用的浸锌溶液的组成含量为:硫酸锌30~50 g/L、焦磷酸钾120~180 g/L、氟化钠2~6 g/L、碳酸钠3~8 g/L,获得浸锌层之后进行电镀镍。焦磷酸盐体系浸锌溶液具有溶液稳定,工艺成熟等优点。焦磷酸盐体系浸锌方法一般是进行二次浸锌处理,这样浸锌效果会更好。二次浸锌前的退锌溶液研究较少,“电镀与涂饰”2006,03:43-46公开的《AZ31镁合金无氰化学镀镍工艺的研究》中使用20%~30%的硝酸作为浸锌后的退锌溶液。“哈尔滨工程大学”盛楠的2008年硕士论文《镁锂合金浸锌溶液与浸锌机制》中公开了一种镁锂合金退锌溶液,该退锌溶液组成为:氟化氢铵80 g/L、85 wt%磷酸200 ml/L。但是,由于浸锌层较薄,上述退锌溶液退锌时容易使镁锂合金基体过腐蚀,不仅会影响镁锂合金基体自身的性能,也会影响浸锌后的质量,导致后续进行化学镀镍时镍磷合金层结合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成合理,成分稳定,容易控制,能够减少镁锂合金工件的腐蚀,有效退去镁锂合金表面部分锌层的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进而使后续二次浸锌可以获得覆盖均匀、颗粒细致的浸锌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其特征是:其是由氟化氢铵、磷酸、丙三醇组成的水溶液,具体组成含量是:氟化氢铵30~60g/L,85 wt%磷酸30~90 ml/L,丙三醇30~120 ml/L。
本发明优选的配方是:氟化氢铵45 g/L,85 wt%磷酸50 ml/L,丙三醇60 ml/L。
本发明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采用氟化氢铵、磷酸和丙三醇组成的水溶液。氟化氢铵作为缓释剂,可与镁形成氟化镁,减少镁的腐蚀;磷酸除去第一次浸锌中部分锌层;加入丙三醇,可降低溶液极化,减少镁锂合金工件的腐蚀。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组成合理,成分稳定,容易控制,能够减少镁锂合金工件的腐蚀,有效退去镁锂合金表面部分锌层,进而使后续二次浸锌后可以获得覆盖均匀、颗粒细致、结合力较好的锌层,有效地提高浸锌层质量。本发明退除溶液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控制、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镁锂合金浸锌后退锌溶液,其是由氟化氢铵、磷酸、丙三醇组成的水溶液,具体组成含量是:氟化氢铵30~60 g/L,85 wt%磷酸30~90 ml/L,丙三醇30~120 m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5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