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统黑釉银油滴建盏的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2090.8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细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开河窑建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32 | 分类号: | C04B33/32;C04B33/13;C03C8/00;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邓贵琴;刘兆庆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统 黑釉银油滴建盏 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传统黑釉银油滴建盏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坯体制备、坯体成型、坯体素烧;釉料制备;素烧后的坯体施釉,晾干;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开始烧制;烧制的第一阶段为升温阶段,第二阶段为恒温阶段,第三阶段为升温阶段,第四阶段为恒温还原阶段;第五阶段为停炉,降温冷却,出窑。本发明建盏烧制的配方、烧成气氛和温度曲线的工艺流程明晰,易于掌控,稳定性好,成品率较高,釉面上不规则散布银色光泽的晶斑,斑纹清晰,立体感强,如油滴晶莹剔透,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建盏的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黑釉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中的一朵奇异之花,闻名于海内外。建盏是黑釉瓷器的典型代表,建盏的彩光现象浑然天成、幽玄脱俗,建盏的斑纹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建盏追求的是自然形成的艺术效果,它的釉色纹样不是人工画上去的,而是在严格的配方工艺和特殊烧成气氛及其烧成温度曲线下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这种制品所形成的艺术效果,丝毫没有人工雕琢之感,完全是其制品本质美感的显示。
目前,建盏的烧制过程中,烧制难度很高,往往很难掌握控制配方、烧成气氛和温度曲线,常常产生如下缺陷:胚体开裂、釉料粘底、有气泡、釉面跳釉、晶体花纹不显示或不清晰、花纹暗淡等,成品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传统黑釉银油滴建盏的烧制方法,该方法流程明晰,易于掌控,烧制出的建盏斑纹清晰优美,成品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传统黑釉银油滴建盏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坯体制备:取高岭土45-55重量份、田泥土27-33重量份、红土18-24重量份,混合加入搅拌器中搅拌;搅拌均匀后过80-100目筛,得到泥浆;泥浆压滤,得到滤饼;滤饼再放入炼泥机抽真空炼泥,得泥料;
(2)坯体成型:泥料手工拉坯成型,晾干,修坯;
(3)坯体素烧;
(4)釉料制备:取釉石35-45重量份、钾长石26-34重量份、草木灰28-33重量份,混合加入球磨机中,然后以料、水、研磨球重量比为1:1:1加入水和研磨球,研磨5.5-6h,得到浆料;料浆过100-120目筛即得到釉料;釉料研磨是比较关键的技术,研磨过细,容易跳釉,研磨过粗,釉面花纹无法显现。
(5)素烧后的坯体施釉,晾干;
(6)烧制: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关上炉门,开始烧制;
第一阶段:升温阶段,经过70-80min炉温升至350-400℃;再经过4-4.5h将炉温升至980-1030℃;
第二阶段:恒温阶段,将炉温保持在980-1030℃,恒温30min;此阶段,釉开始熔融,恒温可使釉料熔融均匀,利于排除胚体和釉的气体,同时使窑炉内各个角落空间的温度均匀,利于成品的图案、色泽稳定性。
第三阶段:升温阶段,2-2.5h将炉温升至1280-1320℃;
第四阶段:恒温还原阶段,将炉温保持在1280-1320℃恒温1.5h,在此过程中恒温到1h时从窑炉孔(也是观火口)投松木根,松木根的每次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投500-600g;间隔5-6min投入一次,共计投入5次,让窑炉内的氧气充分燃烧而充满一氧化碳,称为还原气氛。
第五阶段:停炉,降温至1100℃时,从窑炉孔投入松木根,松木根的每次投放量为每立方米窑炉投400g,每下降10℃投入一次,共计投入四次;继续降温冷却,出窑。这个阶段分次投入松木根,利于釉料中的铁元素析晶,使晶体斑纹更加清晰、光亮,同时避免高温釉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开河窑建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开河窑建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20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