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小芽孢杆菌s35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8704.5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沈硕;李玮;郭青云;王舰;他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1/00;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810016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芽孢杆菌 菌株 微生物菌种保藏 次级代谢产物 保藏 材料来源 环境安全 拮抗作用 菌悬液 镰刀菌 防效 病害 微生物 应用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S35及其应用,该菌株已于2016年9月12日保存在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77。该菌株对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菌悬液和次级代谢产物均有较好的防效,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对环境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来源于察尔汗盐湖的嗜盐菌及其生防应用,具体为一种短小芽孢杆菌s35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随着2015年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启动,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其中,镰刀菌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贮藏期病害之一,常导致马铃薯块茎品质降低和商品薯率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杀菌剂对其进行控制,但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措施不但不能遏制土传病害上升的趋势,而且还会抑制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生物防治因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安全的优点,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寻找生防菌资源,利用植物根际有益促生细菌的拮抗作用,探索控制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所研究获得的马铃薯干腐病生防菌株包括: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多产色链霉菌1(Streptomyces polyc hromogenes 1)、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 sp.Globisporus)、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lus)、放线菌DO1、一株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subtilis)、俄罗斯木霉(T richoderma rossicum)、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lobisporus)。此外,部分学者就马铃薯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细胞壁提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部分学者对拮抗马铃薯干腐病的机理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寡雄蛋白处理能提高与马铃薯块茎组织苯丙烷代谢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脱氢酶(CAD)、肉桂酸羟化酶(C4H)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抗性物质总酚、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也因寡雄蛋白处理而提高。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短小芽孢杆菌,并就其对烟草赤黑腥病、烟草白粉病菌、烟草黑胫病和大豆疫病等植物病害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甚至涉及到抑菌物质的提取、抑菌物质理化性质等的研究。然而,本申请从盐湖湖泥极端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短小芽孢杆菌,并将其运用于马铃薯窖藏病害的防治的突破,使得生物防治马铃薯窖藏病害成为可能,同时为盐湖等极端环境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从察尔汗盐湖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及其生防应用,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S35,该菌株已进行保藏,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省微生物所实验楼五楼;保藏日期:2016年9月12日;保藏编号:GDMCC NO:60077。
本发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S35采用稀释平板富集培养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革兰氏阳性菌,细杆状,有荚膜,有鞭毛,大小为0.6-0.8μm×0.5-0.6μm。
本发明短小芽孢杆菌S35的16S rDNA的序列为:SEQ ID NO: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未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8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