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15012.9 | 申请日: | 2018-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坤;李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南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77/00;C08L51/04;C08L55/02;C08K3/04;C08K3/22;C08J5/04 |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李福新 |
| 地址: | 26440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管 制备工艺 种碳纤维 塑料管道 超支化聚酰胺 短切碳纤维 聚乙烯树脂 抗冲改性剂 石墨烯 氧化锌 重量份 老化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塑料管道自身韧性不足、以及受温度变化其韧性变化显著,不耐老化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按重量份数计,由下列原材料制成:聚乙烯树脂100~200份,短切碳纤维4~12份,抗冲改性剂8~50份,超支化聚酰胺0.1~12份,石墨烯4~20份,氧化锌4~15份;同时还提供其制备工艺。本发明广泛应用于塑料管道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广泛应用与流体输送、气体输送、电线电缆护套管等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重要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随着工业的发展,塑料管已成为工业上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用在给水、排水、供热、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但是由于长距离运输,塑料的脆性又很大,抗冲击性又差,很容易造成其断裂和破损,给工业设备的运行和维修带来了诸多麻烦。现有技术中塑料因为强度等物理性能交底,所制备的塑料管道由于其自身韧性不足、以及受温度变化其韧性变化显著,不耐老化等性能,严重限制其应用领域。目前研究改进塑料管道的韧性的同时,其热稳定性显著下降,易老化,且管材的加工难度比较大。因此,需要一种具有优秀性能指标的塑料管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料组成简单合理、配方合理科学、热稳定性好的、耐老化的、韧性显著提高的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按重量份数计,由下列原材料制成:聚乙烯树脂100~200份,短切碳纤维4~12份,抗冲改性剂8~50份,超支化聚酰胺0.1~12份,石墨烯4~20份,氧化锌4~15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原材料组成为:聚乙烯树脂120~180份,短切碳纤维5~10份,抗冲改性剂10~40份,超支化聚酰胺0.2~8份,石墨烯6~10份,氧化锌6~10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原材料组成为:聚乙烯树脂150份,短切碳纤维7份,抗冲改性剂25份,超支化聚酰胺5份,石墨烯8份,氧化锌8份。
优选的,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为2mm~6mm。
优选的,抗冲改性剂为MBS助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丁二烯(B)和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或者ABS助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上述任何一项的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需重量份数称取聚乙烯树脂、短切碳纤维、抗冲改性剂、超支化聚酰胺、石墨烯和氧化锌;
2)将步骤1)称取的石墨烯和超支化聚酰胺放入搅拌机中混匀,控制其温度为90±5℃条件下进行搅拌混匀后,得混合料I;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料和步骤1)称取的聚乙烯树脂、短切碳纤维、抗冲改性剂和氧化锌于加入搅拌机中混合,控制其温度为75±5℃条件下进行搅拌混匀后,得混合料II;
4)将步骤3)中混合料II挤出,熔融塑化后,得熔融熔体;
5)将步骤4)制得的熔融熔体快速移入真空定型箱内的模具中冷却后定型后,得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管。
优选的,步骤2)中,搅拌混匀条件:搅拌转速为1500~1800r/min,搅拌时间15~20min。
优选的,步骤3)中,搅拌混匀条件:搅拌转速为800~1000r/min,搅拌10~15min。
优选的,步骤5)中冷却定型条件:向真空定型箱内通入65~90℃的冷却水,并控制真空定型箱内的真空度为0.01~0.03MPa,定型时间为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南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南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5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