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材料弹性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3068.0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6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元森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材料 弹性 喇叭 振动 制造 方法 | ||
一种降低材料弹性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包括拉布、热压成型及切断等步骤。本发明在热压成型步骤之前,先对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进行拉布步骤,藉以降低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纱线纤维的材料弹性。因此,在热压成型步骤的过程中,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皱缩程度适中,所成型出的喇叭振动片形状不易变形,进而能够制造出不易变形的喇叭振动片,提高良率。本发明还可在拉布步骤之前进行切沟步骤,确保成型模具完全在原本后续尚未热压成型的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位置热压成型出喇叭振动片形状,并可减少废料的产生量,而且布材不会被扯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降低材料弹性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图1是喇叭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振膜、弹波和悬边等三种喇叭振动片的立体图。一般典型的动圈式喇叭1包括有振膜1A、悬挂系统及动力系统。振膜1A的作用是移动空气,一般为锥形或半球形的音盆。悬挂系统则是由弹波1B与悬边1C等结构组成,用来负责牵引振膜1A的定向移动。动力系统包括有音圈1D及永久磁铁1E,并且能够让振膜1A产生振动,从而使空气振动而发出音频传送到人耳,达到声音还原供人聆听的目的,实现了电能到声能的转换。
一般喇叭1内部所包含的非金属零件有多种是采用布材制成者,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过特殊处理的布材具备适当的弹性与强度,能提供喇叭作动时所要功能的要求,例如:振膜1A、弹波1B、悬边1C或者小型喇叭中的鼓纸(图未示)等均属之,此类非金属零件统称为喇叭振动片。
现有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含浸:一布材含浸一树脂溶液;烘干:烘干布材;热压成型:在布材的一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热压成型出一喇叭振动片形状;以及切断:沿着喇叭振动片形状的内、外周缘裁切,使得喇叭振动片形状与布材分离,以获得一喇叭振动片(例如图2所示的振膜 1A、弹波1B、悬边1C或者小型喇叭中的鼓纸)。
然而,在热压成型步骤的过程中,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容易过度皱缩,导致所成型出的喇叭振动片形状容易变形,进而生产出较容易变形的喇叭振动片,良率低;尤其是纱线是由材料弹性较佳的纤维所制成的布材,问题最为严重。
再者,因为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是自动化连续进行,而且布材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热压成型步骤的过程中,每一个平坦的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会皱缩成呈波浪状的喇叭振动片形状,其皱缩的力量会拉动后续的每一个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后续尚未热压成型的多个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位置均会些微偏离原本默认位置。如此一来,成型模具的上模以及下模会在略微偏离后续尚未热压成型的多个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位置热压成型出喇叭振动片型状,而不是完全在原本后续尚未热压成型的多个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位置热压成型出喇叭振动片形状,导致后续热压成型的多个喇叭振动片形状的间隔距离变的比预设的更大。由于相邻的二喇叭振动片形状之间的布材将形成废料,故上述问题将产生比原本想象中更多的废料,相当浪费。
此外,当二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被连续热压成型出二喇叭振动片形状时,该二喇叭振动片形状之间的纱线会同时被二股皱缩力量拉扯而断裂,进一步造成布材被扯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材料弹性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可降低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纱线纤维的材料弹性,因此,在热压成型步骤的过程中,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皱缩程度适中,所成型出的喇叭振动片形状不易变形,进而能够制造出不易变形的喇叭振动片,提高良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材料弹性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可确保成型模具的上模以及下模完全在原本后续尚未热压成型的多个喇叭振动片预成型区的位置热压成型出喇叭振动片形状,并且能够减少废料的产生量,而且布材不会被扯破。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将提供一种降低材料弹性的喇叭振动片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元森,未经陈元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3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