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质过滤茶器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2687.8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4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德化县龙民陶瓷研究所(普通合伙)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3625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茶器 陶质 白刚玉粉 茶叶残渣 长石粉 碳化硅 硅沙 整体组合结构 多微孔结构 一体成型的 方便清洗 烧制成型 冲压 热导性 重量份 防烫 夹塞 浆料 茶水 美观 停留 遗留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质过滤茶器,所述陶质过滤茶器以重量份计各组分组成如下:白刚玉粉7‑9份、碳化硅18‑30份、硅沙40‑60份、长石粉18‑22份。一种陶质过滤茶器的生产方法将白刚玉粉、碳化硅、硅沙、长石粉作为原材料组分形成浆料并冲压烧制成型,整体组合结构强度高,降低热导性,起到防烫的效果,内部呈多微孔结构,实现茶水渗透过滤,茶叶残渣停留在过滤茶器上方内,另外一体成型的过滤茶器,方便清洗茶叶残渣,不会出现残渣遗留夹塞的问题,整体美观大方,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陶质过滤茶器。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陶质过滤茶器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茶具过滤器,最多采用钢丝网结构结合钢板件组合成型作为过滤茶器,其常出现茶叶过滤渗入到茶水中且极易出现茶叶渣夹在过滤茶器上,需进行反向多次冲洗过滤茶器才能将残留的茶叶渣去除,清理及使用不是很方便,且金属材质的过滤茶器导热性高,在冲泡茶水后,如果马上提取过滤茶器,会有烫伤的可能。
所以,如何能够与陶质茶具切合匹配使用的过滤茶器,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方便性,且提升产品的整体一体化款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是当前需提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陶质过滤茶器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质过滤茶器,所述陶质过滤茶器以重量份计各组分组成如下:白刚玉粉7-9份、碳化硅18-30份、硅沙40-60份、长石粉18-22份。
优选的,所述白刚玉粉的粒度范围为100目至200目。
优选的,所述长石粉的粒度范围为100目至200目。
一种陶质过滤茶器的生产方法,所述陶质过滤茶器的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白刚玉粉、碳化硅、硅沙、长石粉混合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混合料粉末,然后加入混合料粉末重量6%~20%的水将混合料粉末拌匀成浆料;
第二步:用浆料通过冲压成型制成所需规格的过滤茶器结构,将过滤茶器置于常温下30-60分钟;
第三步:将静置后的过滤茶器送入炉内通过明火烧制,此时烧制温度为1200-1450℃,烧制72小时后将过滤茶器取出后送入风冷机内在2-5分钟内将过滤茶器风冷至常温;
第四步:将冷却后的过滤茶器进行修整、打磨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陶质过滤茶器及其生产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将过滤茶器采用白刚玉粉、碳化硅、硅沙、长石粉作为原材料组分,其中碳化硅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可很好的实现过滤茶器产生无孔渗透过滤结构,白刚玉粉韧性稍低,发热量小,整体组合可实现过滤茶器结构强度高,降低热导性,起到防烫的效果。
(2)过滤茶器成型后表面成型结构封闭、内部呈多微孔结构,实现茶水渗透过滤,茶叶残渣停留在过滤茶器上方内,另外一体成型的过滤茶器,方便清洗茶叶残渣,不会出现残渣遗留夹塞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德化县龙民陶瓷研究所(普通合伙),未经福建省德化县龙民陶瓷研究所(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