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量集聚入射的细胞活力按摩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8121.8 | 申请日: | 201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同;张超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放能 反射 按摩灸 电热发生器 辅助屏蔽层 按摩发生器 辅助配件 脉冲电 能量集聚 细胞活力 入射 揿针 安置 视听 电源供电系统 按摩器装置 电化学作用 辅助设施 温控装置 中医器械 微电流 共振 互动 灸疗 射入 烫伤 针刺 整合 按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器械中的按摩器装置,其由一片以上屏蔽反射放能层、屏蔽反射放能辅助屏蔽层与电热发生器和/或脉冲电按摩发生器及按摩灸装置辅助配件组成,屏蔽反射放能层安置在屏蔽反射放能辅助屏蔽层上,屏蔽反射放能辅助屏蔽层下面置有电热发生器和/或脉冲电按摩发生器,屏蔽反射放能层、屏蔽反射放能辅助屏蔽层与电热发生器和/或脉冲电按摩发生器分别安置在按摩灸装置辅助配件上。此外该按摩灸装置辅助配件内还可置有电热发生器的温控装置和/或视听辅助设施,以及所需的电源供电系统。所述的屏蔽反射放能层中还可以安置有一枚以上能提升针刺电化学作用的揿针。其在于提供一种从按摩和/或灸疗时的能量微电流屏蔽以及所述能量的共振整合射入的一种能量集聚入射的细胞活力按摩灸装置;还可以控制温度、防止烫伤并与视听以及揿针互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器械中的按摩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量集聚入射的细胞活力按摩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中医治病、保健的按摩需求,人们陆续发明了有机械手或电刺激的各种按摩器具,这些按摩器分别采用了依靠机械、气袋、电驱动、电磁等技术方法而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软组织进行按摩,从而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放松机体的保健治疗疾病作用;但这些按摩只能以外力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软组织,无法屏蔽机体“细胞、分子、原子、量子”的能量消耗发散(例如:生物大分子处于高振动能级的也很容易由于分子的振动把多余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而降到最低电子激发能级),更无法使得前述的各种消耗发散能量能以反射共振的集聚入射形式,重新将能量从根本上复合作用于机体的细胞活力。
而根据中医艾灸治疗需求,人们又陆续发明了各种艾灸装置,这些艾灸装置分别通过燃烧艾绒类物质或电热等产生热能的技术、而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软组织进行灸疗,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恢复机体的保健治疗疾病作用;但是这些灸疗只能以外输的热量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软组织,无法屏蔽控制聚集机体“细胞、分子、原子、量子”的内在能量(如:由于灸疗热能的激发作用,分子内电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激发态、并且转移耗散,正是因为缺乏具有反射作用的屏蔽层,因此使得处于高振动能级的能量在外加灸疗热能的复合作用下以分子振动形式释放发散热能,从而使这些能量大量浪费并且无法得以屏蔽聚集控制应用),更无法使得前述的(电按摩、灸疗以及机体耗散的)各种能量以集聚共振反射的入射形式将能量从根本上复合作用于机体的细胞活力。
根据分子生物物理学以及量子生物物理学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子内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与相互作用能,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水与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大分子的激发态与能量转移(分子的电子态、轨道与能级,生物大分子的激发态,生物大分子的能量转移),自由基(具有非偶电子的基团或分子)变化”以及其间的微电流相互作用等的整体构架以及作用功能;可见“大分子的激发态与能量的转移(分子的电子态、轨道与能级,生物大分子的激发态,生物大分子的能量转移)”是一切生命活动变化的原动力,就是说“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大分子的能量状态决定了分子本身的各种运动——电子运动、振动与转动”;因此发明一种能在按摩、灸疗时屏蔽聚集机体“细胞、分子、原子、量子”消耗发散的能量,特别是通过电子共振整合使这些能量能与按摩、灸疗所产生的能量(能够与机体同频共振)共同集聚整合后入射(或反射)于所需的人体经络穴位软组织进行增加机体的细胞活力作用,其功效将会远大于单独的按摩或灸疗,并且远大于按摩以及灸疗作用效果的简单叠加。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8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