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安全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2211.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7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东;赵兵;马士聪;王铁柱;王姗姗;卜广全;郭剑波;李英彪;吴广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措施 安全稳定控制 突变信息 交直流电网 控制动作 控制指令 启动稳定 切负荷量 切机量 预设 切除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 发送 电力电子开关 策略确定 措施控制 动作启动 交流线路 控制回路 稳定控制 稳控装置 整体动作 电气量 量确定 发电机 测量 | ||
1.一种高速安全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交直流电网的状态突变信息,并将所述状态突变信息和预设的稳定控制动作启动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启动稳定控制动作,其中所述状态突变信息包括:交直流设备的故障信息和交直流设备的状态信息;
当确定启动稳定控制动作时,获取测量回路根据交流线路的电气量计算的可切机量和可切负荷量;
根据所述交直流电网的状态突变信息和预设的安控措施控制策略确定能够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对应的控制措施量,所述控制措施为切机措施或切负荷措施;以及
根据所述可切机量、可切负荷量以及控制措施和对应的控制措施量确定控制指令,并发送所述控制指令至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进行安全稳定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可切机量:
其中,Δp切机为可切机量;Δpi为第i个切机交流支路上的功率大小;n为可切机的交流支路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可切负荷量:
其中,Δp切负荷为可切负荷量;Δpk为第k个切负荷交流支路上的功率大小;m为可切负荷的交流支路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切机量、可切负荷量以及控制措施和对应的控制措施量确定控制指令,并发送所述控制指令至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进行安全稳定控制,包括:
当所述控制措施为切机措施时,判断所述控制措施量和可切机量的大小,其中,若所述控制措施量大于等于可切机量,则向所有的可切机的交流支路的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发送断开指令进行安全稳定控制;若所述控制措施量小于可切机量,则选取多条可切机的交流支路使得实际切机量等于控制措施量,并向选取的多条可切机的交流支路的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发送断开指令进行安全稳定控制;
当所述控制措施为切负荷措施时,判断所述控制措施量和可切负荷量的大小,其中,若所述控制措施量大于等于可切负荷量,则向所有的可切负荷的交流支路的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发送断开指令进行安全稳定控制;若所述控制措施小于可切负荷量,则选取多条可切负荷的交流支路使得实际切负荷量等于控制措施量,并向选取的多条可切负荷的交流支路的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发送断开指令进行安全稳定控制。
5.一种高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稳控装置,分别和测量回路的输出端和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获取交直流电网的状态突变信息,并将所述状态突变信息和预设的稳定控制动作启动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启动稳定控制动作,其中所述状态突变信息包括:交直流设备的故障信息和交直流设备的状态信息;
用于根据所述交直流电网的状态突变信息和预设的安控措施控制策略确定能够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对应的控制措施量,所述控制措施为切机措施或切负荷措施;
用于根据可切机量、可切负荷量以及控制措施和对应的控制措施量确定控制指令,并发送所述控制指令至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进行安全稳定控制;
测量回路,用于当确定启动稳定控制动作时,根据交流线路的电气量计算可切机量和可切负荷量,并将所述可切机量和可切负荷量发送至稳控装置;
电力电子开关控制回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切除对应的可切机的交流支路上的发电机或可切负荷的交流支路上的负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回路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可切机量:
其中,Δp切机为可切机量;Δpi为第i个切机交流支路上的功率大小;n为可切机的交流支路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回路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可切负荷量:
其中,Δp切负荷为可切负荷量;Δpk为第k个切负荷交流支路上的功率大小;m为可切负荷的交流支路的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22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