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UV-LED固化乙烯基超支化水性聚氨酯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0925.3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安;段晓俊;瞿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83 | 分类号: | C08G18/83;C08G18/66;C08G18/32;C08G18/67;C08G18/48;C08G18/34;C09D17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支化水性聚氨酯 制备 乙烯基 超支化聚氨酯 二异氰酸酯 乙烯基官能 半加成物 亲水基团 合成 羟基 固化 丙烯酸羟基酯 二元醇反应 柔韧性 工艺调控 固化涂料 亲水单体 涂膜硬度 中和乳化 反应釜 支化剂 配方 | ||
1.用于UV-LED固化乙烯基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超支化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以质量份数计,取26-50份二异氰酸酯和0-0.03份催化剂加入反应釜,升温至35-45℃,将11-47份二元醇溶于溶剂,滴完后继续反应,合成出A2中间体;降温至0-5℃,将10-18份支化剂溶于溶剂,滴完后继续反应,合成AB2中间体;升温至40℃-55℃,补加0.04-0.05份催化剂,继续反应,反应至NCO值为0.8%-2.0%时,加入2.2-4.7份封端剂,合成出端羟基含量为1.5%-3.0%的超支化聚氨酯树脂;
2)半加成物的合成:以质量份数计,取20-52份二异氰酸酯、0-0.06份催化剂和0-0.05份阻聚剂加入反应釜,取0-50份的亲水单体溶于0-25份溶剂,滴完后继续反应,测NCO值为4.2%-48.2%后取0.04-0.05份阻聚剂加入反应釜,取0-66.48份亲水单体与5-35份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混合,25℃-40℃条件下滴加,滴完后继续反应,合成出NCO含量为2.0%-9.7%的半加成物;
3)乙烯基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以质量份数计,取0-6.0份溶剂、0.01-0.02份阻聚剂、10-28份超支化聚氨酯树脂加入反应釜,30-40℃条件下滴加15-35份所述半加成物,滴加完后升温至70-75℃,加入0.01-0.03份催化剂,继续反应1-3h,至NCO值小于0.1%,降温至45-55℃,加入0-4份中和剂,继续搅拌15-20min,将产物转移至分散缸,用高速分散机分散,逐渐加入50-60份水,脱除丙酮,得到乙烯基超支化水性聚氨酯;
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述催化剂都为OMG公司Kat 24有机铋、OMG公司Kat 320有机铋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为新戊二醇、1,4-丁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乙基丁基丙二醇、1,6-己二醇或聚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合成出A2中间体是将11-47份二元醇溶于5-12份溶剂,20-30min滴完,滴完后继续反应30-40min;
步骤1)合成AB2中间体是将10-18份支化剂溶于8-18份溶剂,25-35min滴完,滴完后继续反应20-30min;
步骤1)每10-20min测NCO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测NCO值前和测NCO值后的滴加时间都为20-30min,滴完后都继续反应30-4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化剂为二乙醇胺和二异丙醇胺的一种;所述封端剂为二丙胺、二正丁胺、二异丁胺和N-甲基环己胺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单体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Ymer N120、羟基丁酸、羟基丁二酸和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丙酮和乙基吡咯烷酮的一种;所述阻聚剂为对甲氧基苯酚、2-叔丁基对苯二酚和甲基氢醌的一种;所述中和剂为三乙胺、N,N-二甲基乙醇胺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用于UV-LED固化乙烯基超支化水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合成方法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09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