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0445.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4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5D2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终端 远程监控系统 农业大棚 大棚 传感器 遮挡 数据库 土壤湿度传感器 光照度传感器 服务器接收 服务器连接 光照度数据 温度传感器 动力机构 环境参数 监控终端 湿度数据 通信单元 温度数据 信息共享 控制器 服务器 共享 土壤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调节大棚内温度同时进行信息共享显示的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该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传感器、通信单元和监控终端,所述的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各个大棚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还包括与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还针对每个大棚预设有温度阈值和湿度阈值,还包括显示终端、控制器和动力机构,所述的显示终端设置在各个大棚的内棚外部的中间位置;本发明通过将服务器接收到的显示终端被遮挡的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光照度数据发送到未被外棚遮挡的大棚上的显示终端显示实现各个大棚内环境参数的共享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提高,传统的季节性蔬菜的种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现在普遍使用农业大棚种植蔬菜,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大棚应运而生。所谓的智慧农业大棚,就是实现物联网化,实现农业大棚内的环境智能化监督和控制。但目前现有的农业大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农业大棚内的环境参数都是直接传送到后台服务器上,并在与服务器连接的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的,大棚主只有观看显示器才能了解各个大棚内的环境,但这种由于大棚主没有实时的实地考察当前大棚的状态,因此管理大棚通常只靠单纯的数据反馈,很难结合自己的经验;而由于各个大棚中通常没有再另行安装显示终端,当大棚主实地在各个大棚外走动时又是无法观看各个大棚内的环境数据,就算大棚主进入某一个大棚有了亲身体验,但如果没有环境数据参考,也达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另外,现有的大棚为了调节大棚内的温度,通常都是设置内棚和外棚的,甚至更多层的棚,而外棚的打开或者盖住内棚通常是人工操作的,并且存在一个问题,在现有这种大棚结构外面设置显示终端,当外棚遮住内棚时显示终端是会被盖住的,显然不适用,而将显示终端安装在各个大棚内也是不合适的,因此大棚内的温度通常较高,显示终端本来就要发热,需要散热,这样会降低显示终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调节大棚内温度同时进行信息共享显示的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传感器、通信单元和监控终端,所述的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各个大棚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光照度数据,并通过通信单元向服务器上传各个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光照度数据,还包括与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内存储有各个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光照度数据以及各个大棚的基础信息,所述数据库还针对每个大棚预设有温度阈值和湿度阈值,各个大棚的基础信息包括各个大棚的编号信息,所述的监控终端用于实时显示各个大棚内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光照度数据,还包括显示终端、控制器和动力机构,所述的显示终端设置在各个大棚的内棚外部的中间位置;
当服务器接收到的某个编号的大棚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服务器向设置在大棚中的控制器发送外棚打开信号,控制器控制动力机构带动位于内棚外侧的两半外棚向两侧打开,位于该编号大棚的显示终端露出;当服务器接收到的某个编号的大棚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服务器向设置在大棚中的控制器发送外棚关闭信号,控制器控制动力机构带动位于内棚外侧的两半外棚闭合,位于该编号大棚的显示终端被遮挡,服务器同时控制该被遮挡的显示终端关闭,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显示终端被遮挡的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光照度数据发送到未被外棚遮挡的大棚上的显示终端显示,服务器控制该未被遮挡的显示终端循环显示本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光照度数据以及显示终端被遮挡的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光照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0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