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在小区行车道上方的空间停车系统及停车取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7413.6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桂亮;胥浩天;王锦阁;霍子瑶;仝茹;周文兴;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2;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梳齿板 梳齿机构 停车系统 停车 行车道 交接机构 取车 梳齿 交换 剪式升降机构 控制装置 升降平台 十字导轨 抬升机构 预定位置 支撑装置 停车位 小区 抬升 移动 | ||
公开了一种设在小区行车道上方的空间停车系统及其停车取车方法,空间停车系统包括支撑装置(1)、车辆抬升机构(2)、梳齿交接机构(3)、十字导轨升降平台(4)和控制装置(5),载着车辆的第一梳齿板(13)向上抬升至稍高于梳齿机构(15),第一梳齿板(13)和梳齿机构(15)交互以交换车辆到梳齿机构(15),梳齿交接机构(3)到达预定位置,梳齿机构(15)和第二梳齿板(20)交互以交换车辆到第二梳齿板(20),剪式升降机构(17)移动到预定停车位时,第二梳齿板(20)和停车梳齿板(8)交互以交换车辆到停车梳齿板(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设在小区行车道上方的空间停车系统及停车取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1.7亿辆,其中小型载客汽车自2016 年下半年以来月均增加164万辆,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停车难,特别是在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大城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更是出现了一个车位数十万难求的情况。
据调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建设的老旧小区,内部几乎没有设置公共停车位,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些小区内部道路狭小,空闲位置不多,原有的绿化带也不大。不少业主将车辆停放在小区门口的空位上,还有些业主把车停放到附近的停车泊位内。如此一来,这些老旧小区周边的公共停车资源更加紧张。而原本就设有停车位的住宅小区内,由于居住人口多,停车情况也不容乐观,经常出现小区主干道两侧,车紧挨着车停放,甚至连消防通道也被占用的现象。新建小区基本上都配备了地下停车库,车位和住户比接近1:1,但是车位的数量仍然无法满足住户的停车需求,很多家庭开始拥有两辆甚至三辆车,这使得原本应该够用的车位又紧张了起来。
目前我国的停车场仍以平面停车场、路上停车场、路外停车场、自行式停车场为主,而能够高效利用土地的立体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场数量还很少。以立体车库为代表的智能停车系统与传统车库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优越性。首先,立体车库具有突出的节约土地的优势;立体式车库可以在相同面积的平面停车场基础之上增加2-3倍甚至更多的车位。并且,单位土地面积上车位数量的增加,能极大程度上降低土地成本。其次,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能实现停取车自动化,简化了司机的停取车过程。目前市场上新型的停车系统主要有升降横移式、巷道堆垛式、垂直提升式、垂直循环式、简易升降式和基于AGV的智能停车系统。升降横移式和简易升降式均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和节省占地的优势,但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都较低;垂直提升式和垂直循环式都有容量大的优势,劣势在于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和停取车效率低;基于AGV的只能停车系统具有很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停取车效率也较高,但却只对原有地面停车场进行了升级,简化了停取车过程,而没有能解决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小区现状为:停车位还存在巨大缺口、目前存在的传统的停车场对于空间地利用并不充分、市场上存在新型停车系统不解决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和成本之间的矛盾。所以-款成本相对低廉、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适用于老旧小区的小区行道空间停车系统及其停车取车方法将能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梳齿开合的小区行道空间停车系统及其停车取车方法。既采用了构造较为简单的结构,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又优化了停车的控制系统,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并提高了停取车效率;还充分利用了现有小区中未被利用到的行道上空间,能进一步为现有的已规划并建设完全的小区增加停车位数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7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