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4337.3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华;侯淑娜;林春香;刘以凡;吕源财;刘登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1/00 | 分类号: | C03C11/00;C03C6/00;C03C6/06;C03C17/32;C03B19/06;C03B19/08 |
代理公司: | 35211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渣 垃圾焚烧炉渣 高值化利用 隔热泡沫 玻璃 过筛 废弃 丙烯酸树脂类 泡沫玻璃原料 微波辅助加热 碳酸钠溶液 有机保护膜 二次利用 块状泡沫 块状原料 泡沫玻璃 退火阶段 烧结 促进剂 发泡剂 烧结炉 稳泡剂 助熔剂 预热 发泡 放入 结块 磨具 研末 去除 模具 软化 装入 废弃物 破碎 冷却 环保 生产 | ||
1.一种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焚烧炉渣经过破碎和筛分预处理后,去除大于31.5mm粒径的粗颗粒,然后将筛分后的垃圾焚烧炉渣与碳酸钠、发泡剂、稳泡剂、助熔剂混合,再依序经烧结、冷却后,制得泡沫玻璃;
所述泡沫玻璃的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垃圾焚烧炉渣 43~54份;
碳酸钠 42.5~55份;
发泡剂 0.8~2.5份;
稳泡剂 0.3~0.6份;
助熔剂 0.6~0.8份;
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垃圾焚烧炉渣43~54份和42.5~55份碳酸钠配置成的溶液进行混合均匀,然后通过微波对混合体系进行辅助加热后,令其自然冷却至结块,再将结块粉碎后,加入发泡剂0.8~2.5份,稳泡剂0.3~0.6份,助熔剂0.6~0.8份后均匀混合,得到泡沫玻璃混合原料;
(2)将步骤(1)制得的泡沫玻璃混合原料装入模具中,再以350~450℃的温度进行预热20~30min,然后将预热后的泡沫玻璃混合原料加热到700℃进行烧结处理,继而再升温至850℃进行恒温发泡处理30~40min;
(3)将发泡处理后的泡沫玻璃混合原料的温度冷却至600℃进行恒温退火20~30min,制得块状泡沫玻璃;
(4)将退火处理后的块状泡沫玻璃表面涂覆一层透明有机保护膜,并令其完全冷却后,即可制得隔热泡沫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焚烧炉渣为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焚烧炉渣经过烘干粉末所得的炉渣粉,其颗粒度均为150目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为碳酸氢钠、碳酸钙、纯碱、炭黑、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而成,所述发泡剂的颗粒度均为150目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泡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纤维素、烷基醇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而成,所述稳泡剂的颗粒度均为150目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熔剂为氟硅酸钠、硼砂、硫酸钠、硫酸钙、MnO2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而成,所述助熔剂的颗粒度均为150目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炉渣生产隔热泡沫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透明有机保护膜为丙烯酸类树脂或聚醋酸乙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大学;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43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盘及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路径探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