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4145.2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7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韩立静;陈娴;辛宇;宋楠楠;李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块,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反射电极;指纹识别模块,位于反射电极远离发光单元出光面的一侧,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第一反射层,位于反射电极靠近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第一反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单元,第一反射单元在指纹识别单元所在膜层的垂直投影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指纹识别单元之外的区域。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对未直接照射到指纹识别单元的指纹信号光进行反射,使其至少部分被指纹识别单元接收,从而提高显示面板指纹信号光的光线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个人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由此,每个人的皮肤纹路具备唯一性且终生不变。据此,可通过皮肤纹路识别技术验证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同时,在个体手指末端表面形成的指纹,由于其纹路特征容易被获取,通常可以把个体同其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将获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个体的真实身份,此为指纹识别技术。近年来,得益于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和算法研究的结合与发展,指纹识别技术中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目前生物检测学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技术。
目前,通常将指纹识别技术与显示技术相结合,以使显示面板不仅具有显示功能,还能够进行指纹识别,从而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将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与显示技术相结合,可使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区,克服了将指纹识别区域设置在非显示区导致的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较低的问题。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成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指纹信号光的光线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成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模块,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反射电极;
指纹识别模块,位于所述反射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单元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用于进行指纹识别;
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电极靠近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单元,所述第一反射单元在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所在膜层的垂直投影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之外的区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反射电极靠近指纹识别模块的一侧,第一反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单元,第一反射单元在指纹识别单元所在膜层的垂直投影部分或全部位于指纹识别单元之外的区域,可以将由触摸主体(手指)反射的光线中未照射到指纹识别单元的至少部分光线进行反射;随后,被第一反射单元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被发光单元的反射电极二次反射;二次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照射到指纹识别单元,被指纹识别单元接收,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由此,现有显示面板中未直接照射到指纹识别单元的至少部分指纹信号光,经过第一反射单元以及反射电极的反射后照射到指纹识别单元,使得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到的指纹信号光增多,因此,增加了触摸主体反射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成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4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