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5065.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2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楠楠;刘昊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煜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00 | 分类号: | E01C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四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2 | 代理人: | 方星星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道路 修补 沥青 模块 使用方法 | ||
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的使用方法,其涉及市政道路维修领域。1)在需修补道路上开设与沥青模块相适应的凹槽;2)将整块的沥青模块放入凹槽内;3)将距离最远的钨丝两端通过导线一与正负极连接,接通市政电源;4)通电后的钨丝层传热至沥青底层,高温的沥青底层融化沥青模块中的沥青,进而沥青模块与原道路紧密粘合;5)断开电源,回收导线一;6)采用常规工艺压实模块。由纺粘无纺布层、加强网层和熔喷无纺布层复合而成的复合无纺布其强度大大增加;本发明的沥青模块适合小范围修补,将其放入需修补路段,经过通电加热融化沥青,达到修补作用,起到抗压,抗变形,耐用的效果;加入钨丝层,以钨丝层的加热软化沥青,代替传统工艺,更便捷。
原案申请发明名称: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
原案申请申请号:2016110208880
原案申请申请日:2016.11.2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其涉及市政道路维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修补道路时,多采用沥青修补,但经常出现修补后快速损坏。主要原因在于修补层与原有沥青层、基层不贴合,或者在修补时温度不适宜,温度过低,修补层与原有沥青层、基层并未结合在一起。长期受到碾压,表层脱落。常规的工艺是将加热过的沥青倒入设计好的坑内压实。此种方法也受到天气的限制,并且小范围的修补成本巨大。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预制可加热的沥青模块,将其放入需修补路段,再经过常规工艺的修补,起到抗压,抗变形,贴合牢固,耐用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其特征在于: 沥青模块自上而下由沥青表层(1)、加强网层(2)、纺粘无纺布层(3)、钨丝层(4)、熔喷无纺布层(5)和沥青底层(6)复合而成;所述钨丝层(4)铺装在纺粘无纺布层(3)和熔喷无纺布层(5)之间;钨丝层(4)由若干根钨丝各自以U型结构顺序排列铺装而成,每个钨丝的两端设置在沥青模块一侧,并通过导线一与电源正负极连接;每相邻的两个U型结构铺装的钨丝之间以导线二串联连接。
加强网层(2)为铁丝编织网。
电源为220V市政电源。
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1)在需修补道路上开设与沥青模块相适应的凹槽;
2)将整块的沥青模块放入凹槽内;
3)将距离最远的钨丝两端通过导线一与正负极连接,接通市政电源;
4)通电后的钨丝层传热至沥青底层,高温的沥青底层融化沥青模块中的沥青,进而沥青模块与原道路紧密粘合;
5)断开电源,回收导线一;
6)采用常规工艺压实模块。
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
1)在需修补道路上开设与若干沥青模块相适应的凹槽;
2)将多块沥青模块串联成一整体,放入凹槽内;
3)将串联而成的沥青模块距离最远的钨丝两端通过导线一与正负极连接,接通市政电源;
4)通电后的钨丝层传热至沥青底层,高温的沥青底层融化沥青模块中的沥青,进而沥青模块与原道路紧密粘合;
5)断开电源,回收导线一;
6)采用常规工艺压实模块。
自贴合道路修补用沥青模块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煜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煜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5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