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4701.8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宜华;张华;陈浩;陈五九;余剑;程正军;陈刚刚;陈颂;胡秀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钢张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5/04;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韦超峰;胡锋锋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溜破系统 井下 金属矿山 巷道 通风除尘系统 自动喷雾装置 滤料 无纺 引风 引风装置 除尘器 除尘 回风 除尘方式 除尘技术 风流方向 回风巷道 净化风流 通风除尘 回风井 再使用 采场 排出 风流 矿井 净化 | ||
1.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巷道(7)、引风装置、自动喷雾装置和高分子无纺滤料除尘器(1),其中引风装置用于将井下溜破系统回风引至引风巷道(7),引风巷道(7)内沿风流方向依次设有自动喷雾装置和高分子无纺滤料除尘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喷雾装置包括设置于引风巷道(7)顶部及两侧壁的喷头II(8),上述喷头II(8)均与水管(9)相连,且喷头喷水共同构成一道水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巷道(7)顶部均匀布设两个喷头II(8),巷道两壁各设置一个喷头II(8),四个喷头II(8)喷水构成一道水幕。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喷雾装置包括沿引风巷道(7)间隔设置的至少两道水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喷雾装置包括沿引风巷道间隔设置的两道水幕,且两道水幕之间的间距为8-12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喷头相连的水管(9)上设有水表、手动蝶阀、水质过滤器、电磁阀门和增压泵,且引风巷道(7)的入口处设有粉尘浓度传感器,该粉尘浓度传感器及水管上的电磁阀门均与PLC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的引风装置采用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无纺滤料除尘器(1)的滤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氯乙烯27-33%、聚四氟乙烯28-32%、聚丙硫醚13-17%和聚酰亚胺纤维23-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无纺滤料除尘器(1)与自动喷雾装置之间的安装间距为0.3-0.6m,且高分子无纺滤料除尘器(1)上安装有滤料清洗机构,该滤料清洗机构包括横杆(5)及驱动横杆(5)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杆(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喷头I(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和链条(4),其中电机(3)固定于高分子无纺滤料除尘器(1)上方的横梁上,横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链条(4)与电机(3)驱动相连。
10.一种用于金属矿山井下溜破系统的通风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除尘系统,具体包括以下过程:通过引风装置将井下溜破系统回风引至引风巷道(7),由粉尘浓度传感器采集巷道粉尘浓度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PLC控制单元,经过PLC控制单元计算分析后确定粉尘浓度是否达到预定值;当粉尘浓度达到预定值时,PLC控制单元发出信号开启水管(9)上的电磁阀门,自动喷雾装置开始工作,通过水幕对粒径较大的粉尘颗粒进行捕捉沉降;当粉尘浓度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发出信号关闭电磁阀门,喷雾停止工作;经自动喷雾装置处理后的粉尘进入第二道除尘设施高分子无纺滤料,通过该滤料将风流中粒径更小的矿尘颗粒过滤下来,风流经过处理风质达标后直接排入采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钢张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钢张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47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