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热能耦合低温热能循环蒸发处理污水回收热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0814.0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冯占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占余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000 辽宁省朝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生物热能 耦合 水源水 低温热能 污水回收 循环蒸发 热泵 渗滤液收集装置 非挥发性物质 太阳能热水器 喷雾冷凝器 保温水箱 低温冷凝 负压风机 高温冷凝 高压风机 热能装置 热水供应 中水回用 灌溉用水 储存池 冷凝水 收集池 水热泵 热风 有机肥 吸附 蒸发 污水 生产 | ||
1.一种生物热能耦合低温热能循环蒸发处理污水回收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热水器(1),发酵体渗滤液收集装置,负压风机(6),喷雾冷凝器(7),水源水-水热泵(8),水源水-气热泵一(10),低温冷凝液储存池(14),高温冷凝液收集池(17),高压风机(26),保温水箱(29),水源水-气热泵二(32);
太阳能热水器(1)与保温水箱(29)连通并能够从中提取保温水,太阳能热水器(1)制得的热水溢流到水源水-气热泵二(32),水源水-气热泵二(32)利用热水制取热风,水源水-气热泵二(32)与保温水箱(29)连通,热交换后的保温水重新流回保温水箱(29);所述热风通过热风管(31)由高压风机(26)间歇曝入发酵体(23);
发酵体渗滤液收集装置采用槽式或仓式结构,发酵体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底部的发酵体渗滤液收集管(20)和顶部的发酵体顶罩(22),发酵体顶罩(22)与负压风机(6)连通;发酵体顶罩(22)下方设有污水喷淋管(24);发酵体(23)内部设有若干曝气管(25);负压风机(6)能够使得发酵体渗滤液收集装置内的发酵体(23)形成负压,使得蒸发的水气被送入喷雾冷凝器(7);
喷雾冷凝器(7)内喷入低温水雾,低温水雾来自低温冷凝液储存池(14)回收热能后的低温冷凝液;低温冷凝液与蒸发的水气发生热能交换形成蕴含热能的高温冷凝液,高温冷凝液流入高温冷凝液收集池(17);
高温冷凝液收集池(17)设尾气溢出管,尾气溢出管连接尾气生物滤塔(18),没有溶入冷凝液的气体由尾气溢出管溢出,经尾气生物滤塔(18)过滤后排放大气中,少量溶入冷凝液的气体以NH4+、HCO3-、NH3·H2O形式溶解在水里;
由高压风机(26) 与水源水-气热泵二(32)制取的热风曝入秸秆发酵体(23);高温冷凝液收集池(17)的高温冷凝液被泵入水源水-水热泵(8),同时,保温水箱(29)内的保温水被泵入水源水-水热泵(8),水源水-水热泵(8)提取高温冷凝液蕴含的热能将保温水制备成热水;制备好的热水流回保温水箱(29);
水源水-水热泵(8)提取热能后的低温冷凝液流入低温冷凝液储存池(14)并封闭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热水器(1)通过上水泵(28)经由太阳能热水器上水管(2)提取保温水箱(29)内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热风温度控制在50-70℃,热风通过热风管(31)由高压风机(26)间歇曝入发酵体(23)。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喷雾冷凝器低温进水泵(13)将低温冷凝液通过喷雾冷凝器冷水管(9)喷入喷雾冷凝器(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温冷凝液收集池(17)的高温冷凝液由水源水-水热泵高温进水泵(16)泵入水源水-水热泵(8),水源水-水热泵(8)热交换后的保温水重新流回保温水箱(29),保温水箱(29)内的热水在保证装置处理污水的情况下,富余热水提供生产和生活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低温冷凝液储存池(14)内的低温冷凝液在需要时为水源水-气热泵一(10)提供冷源制备凉气为生产生活环境降温,温度升高的冷凝液流回高温冷凝液收集池(17)再次进入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促进发酵体(23)发酵产生生物热能,生物热能与曝入的热风共同促进污水蒸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少量溶入冷凝液的气体以NH4+、HCO3-、NH3·H2O等形式溶解在水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占余,未经冯占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08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