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4201.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1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冷劲松;鲁庆庆;刘立武;刘彦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昕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振动能量 收集结构 压电陶瓷片 极化方向 绝缘层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 机械工程领域 交流电压 输出能量 振动产生 直流电压 并联型 串联型 导电层 压电层 并联 串联 外部 | ||
一种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涉及机械工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存在利用率低、输出能量低、结构大的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作为导电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作为绝缘层,便于实现压电层的串联或并联,串联型的外部的两个压电陶瓷片极化方向也相反,并联型的压电陶瓷片极化方向相同。它通过振动产生交流电压经过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压进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串联电源或者并联电源的方式使压电陶瓷片产生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的能量收集装置,属于机械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球已经布设了数千张无线蜂窝网络,并且有超过1000万台基站在线运营,然而,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一方面为运营商带来了更多的开销成本,另外也产生了更多的排放。所以,人们对于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己经从单纯的提髙系统频谱效率获取更大容量,逐渐向在确保通信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能耗及碳排放的绿色通信系统转变。目前,为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供能的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化学电池、热电效应、太阳能发电、磁电效应和压电能量收集等。压电能量收集是利用环境振动引发压电材料产生应变,从而引起材料内部的正负电荷中心偏离,产生极化电压,极化电压将驱动极板上的自由电荷定向流动而输出电能。压电能量收集按照能量来源的种类可分为生物型压电能量收集器和环境型压电能量收集器。生物型压电能量收集器利用各种生物尤其是人类的日常活动中的一些振动,如血液流动、呼吸、上肢或手指的动作、行走等蕴含的可利用的能量来进行能量获取。环境型压电能量收集器则以各种非生物的或环境中的振动为能量源,通过振源的振动带动压电结构振动,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电能。这种类型的能量收集器能量来源多,且能够在野外无人区或有毒环境中工作,且无污染、可再生,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燃料。压电机理能够产生较高电压,和WSN系统的融合性较好,压电方式收集电能的设备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无热效应、不受电磁波影响、加工制作方便等优点。所以基于以上优点,压电材料在自然环境中能量收集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目前,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多采用悬臂梁形式,结构主要包括弹性层、压电层和质量块。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是在弹性层表面附加一层压电层(如PZT、MFC),二是在弹性层的上下表面各附加一层压电层,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起来。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输出,增大压电层的使用面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大多数的结构设计都是在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增加压电层的面积,这使得结构尺寸大大增加,不利于小型化。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的、高输出以及结构紧凑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存在利用率低、输出能量低、结构大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
一种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结构,该结构为串联型,它包括压电悬臂梁5,
压电悬臂梁5包括2(n-1)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n-1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n层压电陶瓷片3和导线4,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
n‐1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沿竖直方向并行排列,且压电悬臂梁5的中间层为一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该中间层的上下面对称各铺设有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每相邻两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之间设置有一组压电振动结构,压电振动结构由两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和位于该两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中间的一层压电陶瓷片3组成,
位于顶层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的上表面通过一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连接一层压电陶瓷片3,位于底层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2的下表面通过一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连接一层压电陶瓷片3,
对称设置的两层压电陶瓷片3的极化方向相反,
压电悬臂梁5内层对称的两组压电振动结构中对称的两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作为交流电的一相输出端,该对称的两组压电振动结构中对称的另外两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作为交流电的另一相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4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模压电振动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铁耦合双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