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2136.3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戎星桦;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213 | 分类号: | H01P1/213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线 槽线 宽带 金属接地板 矩形凹槽 平面魔T 介质板 网络 垂直方向延伸 封口 带状线导体 金属化过孔 矩形带状线 抗干扰能力 过渡结构 间隔分布 拓扑结构 矩形带 下平面 线封闭 哑铃状 倒U形 包络 侧槽 单臂 双排 线阵 两翼 平行 开口 两边 垂直 转折 贯穿 | ||
1.一种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包括:固定在上金属屏蔽板(6)与下金属屏蔽板(7)之间的上介质板(2)和下介质板(3),附着在上介质板(2)上表面的上金属接地板(4),附着在下介质板(3)下表面的下金属接地板(5),以及固定在上介质板(2)和下介质板(3)结合面上的带状线导体带(1),根据带状线拓扑曲线图案走线纵横分布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包络带状线导体带(1)的双排线阵金属化过孔(10),其特征在于:上金属屏蔽板(6)和下金属屏蔽板(7)上制有分布在共底边,且不在同一直线上,形成两个反向三角形的三点矩形凹槽(9),在上金属接地板(4)和下金属接地板(5)面上,设有对应上述矩形凹槽(9)位置的哑铃状槽线(8),在上介质板(2)和下介质板(3)结合面上,制有对应上述矩形凹槽(9)位置的矩形带线,从而形成四个呈上下左右间隔分布,具有带状线-双侧槽线封闭过渡结构的平面魔T;每个平面魔T上都设有垂直矩形长边的两翼枝节和短边的单臂枝节,以及分别设置在平面魔T两个垂直单臂枝节端点上的和端口(15)、俯仰差端口(17),位于反向两个三角形共底边端点上的两个平面魔T的两翼枝节分别连接第一输出端口(11)、第二输出端口(12)、第三输出端口(13)和第四输出端口(14),而分布在左右两边的垂直单臂枝节,顺势枝节的垂直方向延伸转折后,向位于三角形顶端上的平面魔T围成U形带状线(19),下平面魔T的两翼枝节带状线(21)平行于U形带状线(19)开口的下方,与U形带状线(19)形成非封口的矩形带状线,且位于反向两个三角形顶端上的两个平面魔T设有平行矩形带线短边的第一弯钩带状线(20),第二弯钩带状线(22)及其钩端上的方位差端口(16)、双差端口(18)和相连其中的哑铃状槽线(8),双排线阵金属化过孔(10)包络带状线导体带(1),且贯穿上、下金属接地板(4、5)和上、下介质板(2、3),实现上金属接地板(4)和下金属接地板(5)的电连接,最终形成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的拓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其特征在于:上金属接地板(4)和下金属接地板(5)、上金属屏蔽板(6)、下金属屏蔽板(7)形成电连接,作为带状线的射频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其特征在于:上金属屏蔽板(6)和下金属屏蔽板(7)相向对称,分别开有深度大于1.8mm,小于上金属屏蔽板(6)和下金属屏蔽板(7)厚度的四个大小相同的矩形凹槽(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个矩形凹槽(9)在上金属接地板(4)和下金属接地板(5)上的投影均对应哑铃状槽线(8)所在的位置,且投影形成的边界大于对应位置哑铃状槽线(8)的边界,即每个哑铃状槽线(8)包络在矩形凹槽(9)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其特征在于:四个相同的哑铃状槽线(8)开设在上金属接地板(4)和下金属接地板(5)上,其中,两个哑铃状槽线(8)的哑铃搭接在U形带状线(19)开口端平面魔T的矩形凹槽(9)的凹槽与下平面魔T的两翼枝节带状线(21)背端之间,另外两个哑铃状槽线8的哑铃搭接在上、下平面魔T矩形凹槽(9)的凹槽与第一弯钩带状线(20)、第二弯钩带状线(22)弯钩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其特征在于:哑铃状槽线(8)通过上介质板(2)和下介质板(3)一侧面上的原始覆铜层腐蚀得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槽线混合宽带二维和差网络,其特征在于:位于反向两个三角形共底边端点上,呈左右分布的两个平面魔T的两翼枝节的末端上设有两两对称的第一输出端口(11)、第二输出端口(12)和两两对称的第三输出端口(13)、第四输出端口(14);位于反向两个三角形顶端上,呈上下分布的两个平面魔T的垂直单臂的枝节端点上设有和端口(15)、俯仰差端(17)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21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