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无人机联合作业的智能交通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0582.0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5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70 | 分类号: | E01F9/70;B64C39/02;B64D47/08;B64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魏忠晖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联合 作业 智能 交通设备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无人机联合作业的智能交通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无人机、棱锥主体以及连接机构,无人机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导航装置以及第一摄像装置,第一导航装置用于生成无人机的飞行路线,第一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无人机下方的第一影像,棱锥主体包括控制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第二处理器、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导航装置,第二导航装置用于生成棱锥主体的移动路线,棱锥主体还包括第二摄像装置,第二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棱锥主体周围环境的第二影像,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棱锥主体运动,连接机构连接无人机与棱锥主体,连接机构包括机械爪以及抓盘,机械爪设置于无人机底部,机械爪用于抓取抓盘,抓盘设置于棱锥主体顶部,抓盘的顶部呈弧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无人机联合作业的智能交通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锥又称锥形路标,是一种道路交通隔离警戒设施。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危险地区、体育场、停车场和酒店、小区等场所,是交管、市政、路政、城建、部队、商店、机关等单位必备的重要交通安全设施。
目前,交通锥样式虽然各种各样,但现有的交通锥主要都是被动式的,无法自行摆放或调整位置,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当附近区域发生紧急事故时,交通锥不但起不了疏导作用,反而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加剧事故的严重性,并且,等执法人员到来后,可能还需要先清理附近的交通锥才能处理事故,延误处理的时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无人机联合作业的智能交通设备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与无人机联合作业的智能交通设备,包括无人机、棱锥主体以及连接机构,所述无人机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导航装置以及第一摄像装置,所述第一导航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导航装置用于生成所述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并将所述飞行路线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所述无人机下方的第一影像并将所述第一影像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棱锥主体包括控制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二处理器、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导航装置,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导航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导航装置用于生成所述棱锥主体的移动路线并将所述移动路线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棱锥主体还包括第二摄像装置,所述第二摄像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用于拍摄所述棱锥主体周围环境的第二影像并将所述第二影像实时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棱锥主体的下方,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棱锥主体运动,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无人机与所述棱锥主体,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机械爪以及抓盘,所述机械爪设置于所述无人机底部,所述机械爪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抓盘设置于所述棱锥主体顶部,所述抓盘的顶部呈弧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棱锥主体还包括分体装置,所述分体装置内置于所述棱锥主体的内腔中,所述内腔包括电动室门,所述电动室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开闭所述内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腔的底面呈倾斜状,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电动室门的一侧低于远离所述电动室门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动室门的转动轴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电动室门的底边连接,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电动室门实现上下开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腔还包括推拉装置,所述推拉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推送或回收所述分体装置,所述推拉装置包括电磁吸附装置,所述电磁吸附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吸附所述分体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a)在所述第一导航装置中设置预设区域,所述预设区域包括预设位置,所述第一导航装置生成当前位置至预设位置的第一飞行路线并将所述飞行路线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0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协助式智能交通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事故预防用限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