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8579.5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5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丁泽俊;王昕;刘桓瑞;庞雪燕;陈晓国;王英洁;周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宇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 质量 数据 融合 方法 装置 系统 | ||
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电能质量监测点采集电能质量数据,根据订阅指令将所述电能质量数据实时发送至kafka服务器;Kafka服务器接收数据WEB客户端的数据消费请求;所述kafka服务器根据所述WEB客户端的数据消费记录,查找所述WEB客户端的数据消费请求所对应的偏移量,从所述kafka服务器获取所述偏移量对应的电能质量数据,并发送给所述WEB客户端。通过kafka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中转,使得不同系统的电能质量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并且通过kafka服务器响应偏移量,能够更为实时的响应WEB客户端的电能质量数据请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能质量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能质量越来越重视,使得现今的电能质量数据海量增加。由于电能质量数据的迅速增长,对所述电能质量数据进行监测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也不断增加。
由于不同的监测系统通常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不同系统在运行环境(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安全分区等)、网络结构和协议、数据模型、物理模型、数据语义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海量的电能质量数据,不能有效的在不同的监测系统之间进行管理和传输,电能监测数据融合的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海量的电能质量数据,不能有效的在不同的监测系统之间进行管理和传输,电能监测数据融合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所述电能质量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
电能质量监测点采集电能质量数据,根据订阅指令将所述电能质量数据实时发送至kafka服务器;
Kafka服务器接收数据WEB客户端的数据消费请求;
所述kafka服务器根据所述WEB客户端的数据消费记录,查找所述WEB客户端的数据消费请求所对应的偏移量,从所述kafka服务器获取所述偏移量对应的电能质量数据,并发送给所述WEB客户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能质量监测终端采集电能质量数据,根据订阅指令将所述电能质量数据实时发送至kafka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通过电能质量监测点实时采集电能质量数据;
通过WEB服务接口接收到kafka服务器发送的订阅指令;
将电能质量数据封装到消息中并实时发送至kafka服务器,所述kafka服务器接收到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电能质量数据,并确定所接收的电能质量数据的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接收的电能质量数据的偏移量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电能质量数据发送到指定主题和分区;
以指定主题和分区的末尾的偏移量为基础,确定所述电能质量数据的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kafka服务器集群的方式,将所电能质量数据以及对应的偏移量进行冗余备份;
根据kafka服务器中的分区的服务状态,确定kafka服务器集群中的kafka服务器为WEB客户端提供服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kafka服务器根据预定的缓存策略,按照电能质量数据的存储顺序,将较先存储的电能质量数据删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8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