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5987.5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谢水祥;张明栋;仝坤;李兴春;任雯;许毓;孙静文;刘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80 | 分类号: | C09K8/80;C08F20/34;C08F22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刘鑫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裂支撑剂 钻屑 制备方法和应用 造粒 制备 无害化处理剂 资源化产品 资源化途径 常规油气 处理方式 辅助原料 恒温恒湿 颗粒干燥 土地占用 油气增产 资源化 过筛 烘干 填埋 固化 养护 拓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压裂支撑剂制备方法为:将钻屑烘干粉碎后与无害化处理剂、辅助原料混合搅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向反应产物中加入水进行造粒,造粒制备的颗粒干燥过筛后恒温恒湿养护得到压裂支撑剂。该压裂支撑剂解决了固化填埋处理方式的土地占用和二次环境污染、钻屑资源化单一和钻屑资源化产品附件值等问题,进一步拓展了钻屑资源化途径,并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较好的在常规油气和/或非常规油气增产作业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钻屑是指油气开采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坏,经泥浆循环系统携带到地面的地层岩屑,是钻井过程中主要的废弃物之一。随着钻井过程中使用钻井液添加剂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其对环境影响程度也随之增加,钻屑中含有有机物、石油类等污染物。传统的处理主要采用固化填埋的方式,但是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固化填埋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部分地区已被地方政府部门开始逐渐禁止,迫切需要钻屑废弃物处理技术升级,实现钻屑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目前,针对钻屑,油田钻井现场主要采用固化处理方式,部分油田应用钻井废弃物不落地随钻处理技术,钻屑无害化处理后制备成免烧砖和免烧砌块等资源化产品,并在新井场的铺设通井路、护坡修建等钻前工程中使用,实现了钻屑资源化。但目前钻屑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也存在以下问题:(1)固化填埋需要开挖填埋池,占地面积大,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存在潜在的二次环境污染风险。(2)现有的钻屑资源化方式单一,制备免烧砌块是一种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油气田勘探过程中每年会产生的钻井废弃物总量将约700万吨,而免烧砌块的应用区块有限,钻屑消耗量少,远远不能解决钻屑处理和资源化产品出路问题。(3)钻屑制备的免烧砖和免烧砌块附加值低。免烧砖和免烧砌块主要用于替代钻前工程中烧结砖和条石的使用,节约了钻前工程成本,但钻屑制备的免烧砖和免烧砌块附加值低,如运输费用高,则会增加钻前工程费用。
压裂支撑剂在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增产作业中均会大量使用,如国内某油田在气田水平分段压裂技术中,单井会进行10段压裂,每段使用压裂支撑剂约100吨,一口井使用的压裂支撑剂近1000吨,某油田一年的压裂支撑剂使用量达到50万吨左右,因此,钻屑制备压裂支撑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钻屑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压裂支撑剂解决了固化填埋处理方式的土地占用和二次环境污染、钻屑资源化单一和钻屑资源化产品附件值等问题,进一步拓展了钻屑资源化途径,并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压裂支撑剂在常规油气和/或非常规油气增产作业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裂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钻屑烘干粉碎后与无害化处理剂、辅助原料混合搅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向反应产物中加入水进行造粒,造粒制备的颗粒干燥过筛后恒温恒湿养护得到压裂支撑剂;
所述无害化处理剂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向含第一非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钻井废液脱色剂的水溶液中加入第一氧化剂和第一还原剂,反应后得到所述无害化处理剂;
所述第一非离子单体为醇胺类物质,所述阴离子单体为羧酸类物质;
所述钻井废液脱色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向含有络合剂的水溶液中,加入第二非离子单体和阳离子单体,然后加入第二氧化剂和第二还原剂,反应后经提纯和干燥,得到所述钻井废液脱色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59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