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毛尖蘑菌种的培育和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64820.7 申请日: 2018-04-23
公开(公告)号: CN108617401B 公开(公告)日: 2020-02-07
发明(设计)人: 梁秀凤;李贵春;庞启亮;刘柱;李宏涛;胡海冰;刘昕哲;许延敏;梁延海 申请(专利权)人: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G18/00 分类号: A01G18/00;A01G18/40
代理公司: 51241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曹少华
地址: 165000 黑龙江省*** 国省代码: 黑龙;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栽培 菌种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培育 毛尖 接种 规模化生产 生物转化率 原种培养基 覆土栽培 菌肉组织 提纯复壮 无菌条件 药剂处理 复壮 培养基 成品率 创新性 培养料 子实体 层架 扩繁 制种 配方 采集 室内 全程 新鲜 检测 制作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毛尖蘑菌种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包括菌种的培育方法:1.采集新鲜的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块菌肉组织,在培养基上培养,经提纯复壮后成为母种;2.选择复壮母种经扩繁后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制成原种;3.将原种接种到特定的培养料上,制作栽培种。栽培包括:室内层架栽培、棚内栽培和林下覆土栽培。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培育的菌种配方源于实践,创新性强,制种简单,科学合理,母种健壮,原种质量好,栽培种成品率高,能规模化生产。2、栽培方法多样,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生物转化率高,全程无需药剂处理,栽培出的产品符合国家对食品各项检测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尖蘑菌种培育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生毛尖蘑菌种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毛尖蘑被人们称为兴安岭的“软黄金”,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兴安岭韩家园林业局施业区内,毛尖蘑生长在采金尾矿植被恢复后的阔叶林下地表上。毛尖蘑茎如鸡腿,顶如园球,呈深黄色,晒干后呈暗褐色。此蘑肉嫩味香,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属于珍稀食药用真菌。毛尖蘑在盛产年份,年产干品5000kg左右,价格为300~400元/kg,由于连年无序采摘,造成了野生资源的破坏,使毛尖蘑干品产量急剧下降,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2017年将驯化栽培成功的四个野生毛尖蘑菌株和子实体送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菌种鉴定。鉴定部门根据菌种培养形态、显微形态、以及基因序列数据,鉴定结果为:毛尖蘑隶属于伞菌Agaricales目离褶伞Lyophyllaceae科离褶伞Lyophyllum属烟色离褶伞Lyophyllum fumosum种,又名褐离褶伞。

我国对离褶伞的研究起步较晚,涉及的相关领域也稍窄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目前在离褶伞菌丝生理特性、驯化栽培、药用等方面研究较多。荷叶离褶伞、合生离褶伞、榆干离褶伞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内蒙依图里河林场张玉成1999年开始荷叶离褶伞栽培技术研究,于2008年试验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辽宁省彰武县农业技术推广站2004年进行野生宾王菇(烟色离褶伞)栽培技术研究,2007年驯化成功,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离褶伞在国内栽培面积很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只有荷叶离褶伞实现了工厂化栽培,但产量很低。

农林科学院食用菌团队于2012年从事毛尖蘑驯化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团队成员采用林内枯枝落叶、大豆秸杆、木屑发酵料等多种配方进行出菇试验,但都因为菌种生长周期长、污染率高、生长因子不确定等原因均末实现出菇,直到2015年研究团队改变思维模式,针对问题重新制定试验方案,优化栽培配方,根据其生长习性确定栽培周期,经过努力攻关,2016年秋天人工种植成功,2017年实现林下、室内、棚内多种模式出菇。攻克了野生毛尖蘑多年来不出菇、出菇难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本区域又一新物种栽培成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目前的栽培方法存在的缺点是:

1.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烟色离褶伞是草腐菌,在原料的选择上采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枯枝落叶等作为主要原料,使用这些原料制作栽培种,培养料需要预处理,浸泡、堆积发酵等,工艺复杂,而且制作的菌包松弛,制种污染率高。本发明毛尖蘑同是烟色离褶伞,人工栽培使用的培养料主要是木屑,制种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同时也证明了烟色离褶伞不仅是草腐菌,同时也是木腐菌,填补了学术上使用木屑栽培烟色离褶伞成功的一个历史性空白。

2.在栽培方法上比较复杂,产量低,比如在棚内栽培采用码垛栽培难出菇、覆土栽培,要求使用经粉碎处理的草炭土,栽培上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推广应用,生物转化率为40~50%。本发明在毛尖蘑人工栽培使用的覆土基质对土壤不作特殊要求,可以是草炭土也可以是大田土或林地腐殖土,栽培上可以是直立覆土也可以是脱袋卧式摆放,栽培方法简单易行,生物转化率为70~90%,产量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野生毛尖蘑菌种的培育和栽培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4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