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间产品热罐进料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3925.0 | 申请日: | 201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平;李云雁;程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45/00 | 分类号: | C10G45/00;C10G47/00;C10G49/00;B01D53/75;B01D53/78;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产品 进料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间产品热罐进料方法,包括一个热罐进出料过程和一个挥发气回收过程。本方法的具体方案是:将常压装置、催化装置和焦化装置生产的中间产品不经过空冷或水冷,直接分类进入柴油热罐和蜡油热罐进行均质、均温、均量和净化,热罐注氮气隔绝油与空气接触,汽化的水分和挥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脱除水分、轻油和轻烃气,热料以100‑180℃的温度进入下游装置。本发明在上下游装置间设置高温热罐,兼有冷罐进料和热料直供进料的优点,可消除上下游装置波动及运行故障对操作的影响,既能实现热进料,也可净化和稳定进料,达到安全、稳定和节能的效果。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产品热罐进料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一种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对石油化工炼油装置来说,能耗直接关系到炼油企业的整体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装置间的热联合是将上下游两套或者多套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按照“温度对等、梯级利用”的原则进行“高热高用,低热低用”的匹配,减少过程有效能损失,节约循环水和燃料气,一般可节能20-40%,因此是有效的节能途径。
热进料是热联合的纽带,是指装置间的物料供给关系,上游装置的产品物流不经过冷却或者不完全冷却,直接引至下游装置作为热进料。目前,进料方式有冷罐进料和热料直供进料两种,其各有优缺点。冷罐进料是指中间产品(柴油组分或蜡油组分)经冷却出料至中间储罐,柴油组分冷却至70℃以下,蜡油组分冷却到90℃以下,再经中间储罐送至下游装置,这种进料方式可使上下游装置之间通过中间储罐保持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中间产品可以静置沉降切水,装置之间通过中间储罐实行热隔离的这种传统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柔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其缺点是,衔接上、下游装置的中间产品必须先经降温,再升温,经历两次换热和两级有效能损耗,造成装置能耗高,而且,由于中间产品含不饱和烯烃,烯烃与中间储罐气相空间中的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胶质,增加目的产品的损失及氢气消耗,堵塞加氢催化剂的孔道,缩短催化剂使用寿命;另一种进料方式是热料直供进料,是指中间产品自上游装置热出料,不经过空冷和水冷冷却,直接输送至下游装置,这种供料方式可以节约上游装置的循环水及下游装置的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其缺点是上下游装置物料直接互供,装置间高度相关联、相互干扰,对现有的操作、控制、安全保障等均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上游装置注水、注汽、汽提等操作,因中间产品为含油的芳烃亲水性基团,不可避免携带水分,同时还含有少量轻烃组分和轻油组分,必然导致下游装置难以做到精准调整和卡边操作。
《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年第1期53-55曾披露了一篇题为“炼油装置的热联合和热供料”的文章,文章阐述了热联合原理,介绍了推进物料互供及实施装置热联合的应用,文章中没有提及热罐进料方法。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41卷第8期56-61曾披露了一篇名称为“热进料推动加氢装置深入节能优化”的文章,文章阐述了以热进料为契机推动加氢装置全面优化,但没有提及热罐进料方法。
中国专利CN103363295 A公开了“一种过程产品柴油热供料方法”,该发明是在上下游装置之间建立热供料分配站,将同一类型物流热出料集中至分配站的热供料方法,集中考虑处理事故的辅助流程,相对常规的热料直供方法有所改进,但存在问题是,流程缺乏热态柔性,上游装置的操作波动及设备故障直接干扰下游装置,难以实现精细的操作调整,在上游装置操作波动及事故状态下,须经冷却后进冷罐储存。
中国专利CN204455008 U公布了“一种柴油热供料装置”,该实用新型公开的是在传统热料直供方法基础上,增加一根热出料线及对上游装置液面的联合控制,该技术也没有提及热罐进料方法。
综上所述,在现有进料技术中,冷罐进料和热料直供进料两种方式并存,均存在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中间产品热罐进料方法,该方法兼有冷罐进料方法和热料直供进料方法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不足,操作柔性大、能耗低、安全稳定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3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田采输用水溶性破乳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柴油脱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