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1937.X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5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凯;赵光明;毕磊;刘江;袁中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矿业集团海纳科技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金属粉末 新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步骤A、将金属粉末、聚醚醚酮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碳纳米管、聚氧亚甲基蜜胺脲、二硫化钼、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润滑剂、分散剂和增效剂加入到搅拌装置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置于压机中,压制成初坯;步骤B、将初坯进行烧结,得到烧结料;步骤C、将烧结料进行淬火,再进行回火,然后在置于渗碳炉中,在气态的渗碳介质中加热到870‑880℃,保温5‑5.5h,冷却到室温,最后放入蒸汽炉内进行蒸汽处理,即得到所述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汽车轴承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大件构成,并长久不变。车辆的各个部分由于作用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不用。
CN105755313A公开了一种汽车轴承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轴承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铜24.5%-26%、镨6.5%-8%、钛52%-56%、铌7.5%-12%,其余为铝。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1配料:按上述各元素粉末的质量百分比含量称取进行配料;1.2球磨混合:将步骤1.1所述的配料球磨,球磨后的混合料过100目筛;1.3将过筛后的混合料通过模压得到压坯料;1.4将上述压坯料放入真空室内冲入保护气体进行离子轰击,升温烧结;1.5真空室内升温至1180℃并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
CN103602927B公开了一种无铅轴承钢,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铜6.2-6.3、锡1.1-1.2、锌3.6-3.8、钕0.1-0.12、Sb0.02-0.04、Bi0.09-0.12、Hf0.21-0.24、Nb0.06-0.08、V1.2-1.4、Mg1.9-2.2、La0.1-0.12、硼化钒0.5-0.7、硬酯酸2-3、微晶蜡1-2、铁粉73-75、助剂1-2;本发明利用粉末冶金技术,通过调配铜、锡、锌的含量,实现了产品无铅化,同时节省了成本,其耐磨性及结合强度能达到、甚至优于烧结铜铅双金属材料,该发明为可代替铜铅双金属的新型材料,主要用于机械零部件、汽车轴承等方面,对环境友好。
CN101696477B公开了一种铜基合金粉末,尤其涉及用于制造机械零部件、汽车轴承等的无铅铜基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无铅铜基合金粉末材料,该合金粉体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的成份构成:Cu93-94%、Sn6-7%、P0.1-0.4%;上述的Cu、Sn、P的总重量为100%。该发明通过调配铜、锡、锌的含量,实现了产品无铅化,同时节省了成本,使用该产品烧结的轴承材料,其耐磨性及结合强度能达到、甚至优于烧结铜铅双金属材料。该发明为可代替铜铅双金属的新型材料,主要用于机械零部件、汽车轴承等方面。
以上发明专利提供的方法,材料的大部分制备组分为金属材料,有的甚至仅由金属粉末制备而成,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较小,进而影响材料的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金属粉末55-75重量份、聚醚醚酮纤维25-32重量份、聚苯硫醚纤维18-25重量份、碳纳米管11-20重量份、聚氧亚甲基蜜胺脲0.5-2重量份、二硫化钼5-10重量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14-26重量份、润滑剂8-13重量份、分散剂2-9重量份和增效剂37.5-80重量份加入到搅拌装置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置于压机中,在600-620MPa下压制成初坯;
步骤B、将初坯置于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得到烧结料,烧结分段进行,第一段的温度为930-940℃,保温15-20分钟,第二段的温度为1100-1200℃,保温2-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矿业集团海纳科技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宁矿业集团海纳科技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