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4085.1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5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邱江;郭春华;刘文月;焦伟玲;李炯;曾德志;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50/08;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159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服务 装配式 建筑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首先建立BIM模型并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其次,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开发,将设计数据、生产数据与BIM模型进行链接;然后,通过管理模块将相关预警数据输入平台中,并与BIM模型联动;实现现场管理与BIM模型链接,通过BIM模型准确定位并收集装配信息;以及基于上述方法的管理系统;本发明基于BIM和大数据云平台,利用BIM信息化模型与云平台功能,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使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更加高效、准确,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绿色、节能、高效的方法,推进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的精度和质量,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BIM技术是将工程建筑的内外部结构以三维模型的形式进行表达,并将与工程建筑相关的设计信息、施工信息、运维信息都附着在模型上进行管理,可实现对工程数据、工程对象的全生命周期完整描述。由于BIM模型信息丰富的特性,使得BIM模型的加载交互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传统三维制图软件中BIM模型的交互和显示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特别在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由于水电工程建筑物建设周期长、建筑物种类多、规模大,使得采集和存储建筑物工作性态的监测BIM包含海量异构数据,对于大型水电工程,监测仪器种类及数量非常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和三维软件,交互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案,还存在的主要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装配式建筑能源消耗大、不够环保;其次,不基于BIM的深化设计存在较多的设计缺陷,而且数据之间的优化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和复杂的算法;最后,现有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效率低,不能达到设计需求的高效和快速响应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系统,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BIM和云服务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建立BIM模型;
步骤200、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
步骤300、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开发,将设计数据、生产数据与BIM模型进行链接;
步骤400、通过管理模块将相关预警数据输入平台中,并与BIM模型联动;
步骤500、实现现场管理与BIM模型链接,通过BIM模型准确定位并收集装配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00中,建立BIM模型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101、定位监测仪器,并且以监测仪器的位置坐标建立骨架模型;
步骤102、通过监测仪器获取监测属性,将监测属性填充到骨架模型中组成BIM模型,并且将位置坐标信息和监测属性作为BIM模型的自身属性;
步骤103、将BIM模型的自身属性文本信息保存并发送保存至数据库中。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监测属性包括仪器类型、仪器型号、仪器厂家、监测原理、监测用途和仪器参数。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200中,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01、在已经建立的BIM模型中,将设计数据根据属性填充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填充;
步骤202、将设计数据进行三维BIM模型的立体演示,根据BIM真实三维模型的架构进行设计数据的立体验证和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4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