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2622.0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强;史常青;王玉;吴红璇;孙盛年;赵廷宁;张森;刘寒晓;谢千;方佩;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木种子 种皮 发芽率 质地 结构分析数据 吸水检测 吸水能力 资源利用 草本植物 结构检测 不一致 普适性 归类 建植 种间 发芽 应用 灌木 筛选 分类 检测 | ||
1.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混播前,对经过筛选的饱满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吸水能力检测和种皮结构检测,得到所述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
步骤二:根据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对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分类,使吸水能力与种皮结构相似的种子归类到一起,形成一类种皮质地种子,最终得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
步骤三:对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中的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混播灌木种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能力检测是对相同重量的每种种子在同一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水进行相同时间的浸泡后,得到的每种种子增重的百分比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包括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其中,所述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包括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中的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包括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分类处理,以及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催芽处理。
5.如权利要求1、3、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分类处理包括:
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处理,得到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处理,将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归类到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或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催芽处理包括:
对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第一浸泡处理,使膜质种皮充分吸胀吸水,得到待萌发的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和第一浸泡处理,得到待萌发的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依次进行破坏处理和第一浸泡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泡处理是使用温水或赤霉素溶液浸泡,其中,浸泡时长为8-10小时,优选为8.5-9.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7小时,赤霉素浓度为50~150mg/L,优选为70~130mg/L,进一步优选为100mg/L。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浸泡处理是使用热水浸泡,浸泡时长为2-4小时,热水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进一步优选为70℃。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处理选自机械预措、热水浸泡或酸溶液浸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用于提高草灌混播绿化效果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26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