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1782.3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贾崇林;张丰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C22C30/00;C22F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承温 能力 变形 高温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镍基高温合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各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05%~0.5%;Cr:10.0%~20.0%;Co:5.0%~25.0%;Mo:0.1%~8.0%;W:0.1%~5.0%;Al:0.1%~5.0%;Ti:0.1%~5.0%;Nb:0.1%~6.0%;V:0.1%~2.0%;C:0.001%~0.15%;B:0.001%~0.06%;Mg:0.001%~0.10%;Ce:0.001%~0.10%;La:0.001%~0.10%;Y:0~0.10%;Ni:余量;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合金制备方法是,采用真空感应冶炼+真空自耗重熔获得合金铸锭,在1200℃~1230℃范围内对铸锭进行高温扩散均匀化退火,把退火后的铸锭加热至1130℃~1160℃,保温1h~5h,用挤压机挤压成所需要的棒材并将棒材试样进行热处理,得到满足本发明设计所需求的合金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镍基高温合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合金是能够在大约600℃以上长期工作的一类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高温合金按照基体来分主要有镍基高温合金、铁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按成形工艺一般可分为变形高温合金和铸造高温合金两大类。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热端关键部件。涡轮盘的质量和综合性能对发动机和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镍基变形高温合金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的一种重要材料。根据发动机推重比的不同,制造涡轮盘所需要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的承温能力(即在指定外应力和断裂时间条件下,合金所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为了检测方便,通常在指定外应力和试验温度下,测试合金的断裂时间,断裂时间越长,表明合金承温能力越高)也不相同。变形高温合金GH4169、GH4720Li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涡轮盘高温合金材料。但是,GH4169的使用温度不超过650℃,GH4720Li合金的使用温度在700℃左右。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要求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不断提高,相应地,涡轮进口温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涡轮盘高温合金的承温能力和热强性(即高温下的强度水平,尤指高温持久强度或持久寿命或蠕变寿命)等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进航空发动机要求涡轮盘能够在更高的使用温度下服役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承温能力的含Sc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满足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高承温能力的使用需求。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各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05%~0.5%;Cr:10.0%~20.0%;Co:5.0%~25.0%;Mo:0.1%~8.0%;W:0.1%~5.0%;Al:0.1%~5.0%;Ti:0.1%~5.0%;Nb:0.1%~6.0%;V:0.1%~2.0%;C:0.001%~0.15%;B:0.001%~0.06%;Mg:0.001%~0.10%;Ce:0.001%~0.10%;La:0.001%~0.10%;Y:0~0.10%;Ni:余量。
所述各主要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5%;Cr:13%;Co:15%;Mo:4.0%;W:3.5%;Al:3.5%;Ti:3.1%;Nb:4.0%;V:0.8%;C:0.05%;B:0.018%;Mg:0.01%;Ce:0.03%;La:0.05%;Ni:余量。
所述各主要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4%;Cr:11.5%;Co:16.5%;Mo:4.5%;W:3.0%;Al:4.0%;Ti:2.5%;Nb:3.5%;V:0.6%;C:0.06%;B:0.020%;Mg:0.01%;Ce:0.04%;La:0.035%;Ni: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