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1782.3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贾崇林;张丰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C22C30/00;C22F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承温 能力 变形 高温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其特征在于:各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05%~0.5%;Cr:10.0%~13.5%;Co:15.0%~25.0%;Mo:0.1%~5.0%;W:0.1%~5.0%;Al:0.1%~5.0%;Ti:0.1%~5.0%;Nb:0.1%~6.0%;V:0.1%~2.0%;C:0.001%~0.15%;B:0.001%~0.06%;Mg:0.001%~0.10%;Ce:0.001%~0.10%;La:0.001%~0.10%;Y:0~0.10%;Ni:余量;所述的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A:按上述元素配比配制合金,然后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熔炼过程控制全熔温度:1530℃~1580℃;控制合金液精炼温度:1500℃~1570℃;熔炼末期出合金,把熔液浇注成合金电极;
步骤B:将步骤A中所得的合金电极进行真空自耗重熔,获得自耗锭;真空自耗重熔时,控制熔速为2.0~3.5kg/min;
步骤C:将步骤B中所得的自耗锭在1200℃~1230℃范围内进行高温扩散均匀化退火,获得均匀化退火锭;
步骤D:将步骤C中所得的均匀化退火锭加热至1130℃~1160℃,保温1h~5h,在挤压机上挤压成所需要的棒材;
步骤E:对步骤D中所得的棒材的头部采用线切割方式切取试样,并对试样热处理,试样热处理工艺制度为:加热至1165℃,保温2h,吹风扇冷却至室温,随后将试样加热至850℃,保温4h,空冷至室温,接着再将试样加热至780℃,保温16h,空冷至室温,即得到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主要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5%;Cr:13%;Co:15%;Mo:4.0%;W:3.5%;Al:3.5%;Ti:3.1%;Nb:4.0%;V:0.8%;C:0.05%;B:0.018%;Mg:0.01%;Ce:0.03%;La:0.05%;Ni: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主要元素质量百分数分别为:Sc:0.04%;Cr:11.5%;Co:16.5%;Mo:4.5%;W:3.0%;Al:4.0%;Ti:2.5%;Nb:3.5%;V:0.6%;C:0.06%;B:0.020%;Mg:0.01%;Ce:0.04%;La:0.035%;Ni:余量。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按上述元素配比配制合金,然后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熔炼过程控制全熔温度:1530℃~1580℃;控制合金液精炼温度:1500℃~1570℃;熔炼末期出合金,把熔液浇注成合金电极;
步骤B:将步骤A中所得的合金电极进行真空自耗重熔,获得自耗锭;真空自耗重熔时,控制熔速为2.0~3.5kg/min;
步骤C:将步骤B中所得的自耗锭在1200℃~1230℃范围内进行高温扩散均匀化退火,获得均匀化退火锭;
步骤D:将步骤C中所得的均匀化退火锭加热至1130℃~1160℃,保温1h~5h,在挤压机上挤压成所需要的棒材;
步骤E:对步骤D中所得的棒材的头部采用线切割方式切取试样,并对试样热处理,试样热处理工艺制度为:加热至1165℃,保温2h,吹风扇冷却至室温,随后将试样加热至850℃,保温4h,空冷至室温,接着再将试样加热至780℃,保温16h,空冷至室温,即得到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棒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的额定压力为6300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7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