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电压异频介损评估油纸绝缘水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0904.7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詹江杨;牛朝滨;孙翔;何毅帆;何文林;刘浩军;杨智;陈珉;赵浩翔;张大宁;穆海宝;张冠军;韩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26 | 分类号: | G01R27/2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压 异频介损 评估 油纸 绝缘 水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定量评估油纸绝缘水分的方法。传统的工频介损试验,只能反映设备在工频某一电压下设备的介损情形。本发明在异于工频的附近频率,对油纸绝缘类设备进行升压和降压试验,获得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满足曲线特征后,对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特性进行提取,结合数值模型库进行比对分析,对油纸绝缘类设备内的含水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定量地判断油纸绝缘类设备的绝缘情况。本发明通过将异频介损曲线中,升降压曲线之间的有效面积与设备的含水量进行定量关联,大大简化、提高了设备含水量检测的操作与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纸绝缘类设备状态监测评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变电压异频价损评估油纸绝缘水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纸绝缘类电力变压器,在制造过程中和运行条件下,由于制作工艺的缺陷或者设备受环境影响,导致其内部含水量高于设备正常水平;特别是设备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潮湿环境下,设备容易受潮,导致内部水分增加,从而危及设备运行,甚至对电网运行造成经济损失,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油纸绝缘类设备的含水量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油纸绝缘类设备的水分检测,常见的有介电响应和油中微水提取等方法,上述方法中,介电响应试验由于其测试时间较长,测试电压较低,不能充分反映设备在其运行电压下的特征,油中微水提取需要对设备进行取样分析,取样点受限制,样本代表性差,且每次取样可能引入外界因素,对设备造成二次破坏,均具有一定的缺陷。
传统的工频介损试验,只能反映设备在工频某一电压下设备的介损情形,未能充分利用该频段下利用设备在不同电压激励下的响应进行水分判断。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变电压异频介损评估油纸绝缘水分的方法,其通过在对油纸绝缘类设备在异于工频的频段附近对设备进行试验,将含水量与异频介损曲线的特征进行联系,获得二者的对应关系,以定量判断设备含水情况。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变电压异频介损评估油纸绝缘水分的方法,其在异于工频的附近频率,对油纸绝缘类设备进行升压和降压试验,获得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
如油纸绝缘类设备仅存在含水量超标缺陷时,油纸绝缘类设备的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会呈现出如下特征:右端闭合,左端呈现开口形状,升压曲线位于降压曲线下方,二者之间存在有效面积,该有效面积与含水量具有定量关系;
满足曲线特征后,对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特性进行提取,结合数值模型库进行比对分析,对油纸绝缘类设备内的含水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定量地判断油纸绝缘类设备的绝缘情况。
本发明的测试频率为不同于工频的附近频段的异频,可以有效避免现场测试时电网设备等工频干扰,大大增强测试方法的抗干扰强度。测试过程分为升压、降压两个过程,电压范围可在0到额定电压值之间变化。本发明将设备的含水量与变电压异频介损曲线特征关联在一起,从二者的对应关系,定量判断设备含水情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试验中,保持升降过程测试电压测试点一致,每次升降压过程中,两次施加电压的时间间隔控制在相同范围内并保证合适的裕度,保证被测试设备有足够的电压恢复时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适用于油纸绝缘类设备只存在含水量超标缺陷,且没有老化、局放放电缺陷。除了含水量,其他缺陷情况不能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对设备含水量进行评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异频的频率选用40-45Hz或55-60H,优选为40Hz、45Hz、55Hz或60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测试电源选用与被测试设备电压等级相当的电源,至少提供其额定运行电压的0.1倍电源,否则影响含水量判定结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满足曲线特征后,将最低测试电压处的升压曲线与降压曲线连接,形成闭合回环,将此闭合回环的面积进行计算并归一化后,进行含水量计算,其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0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