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6750.4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阴市四维智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H03K17/567;H03K17/9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42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电模块 微控制器 触摸开关 带电负载 通断切换 整流电路 单火线 电路 交替工作状态 触摸单元 灯具负载 取电电路 串接的 输出端 输入端 耗电 灯具 关态 兼容 闪烁 供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包括微控制器、与带电负载串接的整流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接的触摸单元,以及用于对微控制器供电的静态取电模块和动态取电模块,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静态取电模块的输入端相接,所述静态取电模块与动态取电模块之间接有通断切换模块,所述通断切换模块还接有带电负载。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整个取电电路设计成静态取电模块和动态取电模块两部分,两部分电路处于交替工作状态,几乎可以兼容所有的灯具负载,从而达到电路简单、元件数量少、成本低、耗电低的优点,避免灯具在关态时闪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单火线取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智能开关包括电源单元、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成为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的一个新兴技术领域。由于历史原因和成本考虑,中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是欧美国家的部分地区,其家庭开关布线采用的是单火线布线,这为家庭灯光控制的智能化改造带来较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支持单火线取电的智能开关(以下简称单火开关),这些单火开关可以通过一根火线,在火线回路上获得电能,用于支撑电路工作(这些电路可能包括单片机、无线电模块、继电器或可控硅等等);但这些单火开关真正投入使用时,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如下:待机功耗大、供电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鬼火”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整个取电电路设计成静态取电模块和动态取电模块两部分,两部分电路处于交替工作状态,几乎可以兼容所有的灯具负载,从而达到电路简单、元件数量少、成本低、耗电低的优点,避免灯具在关态时闪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与带电负载串接的整流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接的触摸单元,以及用于对微控制器供电的静态取电模块和动态取电模块,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静态取电模块的输入端相接,所述静态取电模块与动态取电模块之间接有通断切换模块,所述通断切换模块还接有带电负载,所述动态取电模块包括 MOS管Q3、三级管Q4、三级管Q5和比较器U2,所述MOS管Q3的栅极分两路,一路与二极管D9的阴极相接,另一路与电阻R13的一端相接,MOS管Q3的源级接地,MOS管Q3的漏极分三路,一路与二极管D8的阴极相接,另一路与电容C8的一端相接,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路与通断切换模块相接,二极管D8的阳极分四路,一路与二极管D9的阳极相接,另一路与二极管D6的阴极相接,第三路与电容C9的一端相接,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四路与稳压二极管 D11的阳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11的阴极分三路,一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接,另一路与电阻R15的一端相接,第三路与比较器U2的正向输入端相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另一端的连接端接地;二极管D6的阳极分三路,一路与电容C2的阳极相接,另一路与二极管D7的阴极相接,第三路与12.7V电源端相接,电容C2的阴极接地,二极管D7的阳极与12V电源端相接;比较器U2的反向输入端分两路,一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接,另一路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4的基极分两路,一路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相接,另一路与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接;三极管Q5的基极经电阻R16与稳压二极管 D13的阴极相接,稳压二极管D13的阳极与12.7V电源端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阴市四维智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阴市四维智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